关灯
护眼
字体:

说杂具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平面中仍有子口,曰六角,曰正方,曰长方,曰海棠,曰桃形,曰瓜形,曰果形,递衍递嬗,制愈变,形愈巧矣。

    【注释】

    (1)印合:盛印泥的盒子。

    (2)泥均:即广窑仿均窑的作品。

    【译文】

    宋代所制印盒以粉定最为精美,式样极扁,盒内容纳印泥处甚平甚浅。其他的如哥窑、泥均所制的也很好。哥窑的印盒,胎釉比普通印盒要薄。泥均制品有的浑圆,有的六角形,带有蓝晕浓点,也极为珍贵。印盒的式样,称名有馒头、战鼓、磨盘、荸荠、平面平面中仍有子口、六角、正方、长方、海棠、桃形、瓜形、果形等,繁衍变化,样式愈变而形状愈加精巧。

    明制粉定印合,概无款识。荸荠式者甚扁,制颇特别。其他有作战鼓形者,有作磨盘式者,种种不一。又有粉定而描以青花者,秾郁丽密(1),一时无两。

    【注释】

    (1)秾郁:盛美,深厚。丽密:华美而细密。

    【译文】

    明代制作的粉定印盒,全都没有款识。荸荠式的很扁,制式很是特殊。其他有作战鼓形的,有作磨盘形的,各有不同。还有粉定而描绘青花的制品,色彩浓郁富丽,一时无双。

    印合巨者,圆径或七、八寸。长方形者尤巨,乃当时钤御玺之用也。盖绘龙形,云霞缭绕,上方珍品(1),自殊凡近矣。小者乃仅如栗,底器窝而深,无足而有微凹两圈,堪以安置不欹(2)。盖之中间亦微凹,远视恰如栗子状也。满绘青花云龙,亦精美可贵。

    【注释】

    (1)上方:同“尚方”,汉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此指内府。

    (2)欹(qī):歪倒。

    【译文】

    印盒大的,圆径有七八寸。长方形的尤其大,是当时皇帝钤印御玺用的。盒盖上绘有龙纹,云霞缭绕,作为皇上的珍品,自然不同于普通之物啊。小的只有栗子大小,器底凹而深,没有底足,而有稍微凹进的两道圈痕,可以放置而不倒。盒盖中间也稍微凹进,远远看来恰好似栗子形状。上面绘满青花云龙纹,也十分精美可贵。

    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皆有龙凤青花印合,而以宣德为最美,成化次之。清初康熙青花,亦足雄视一代。官窑必绘龙。其寻常客货,山水居多,有极老壮苍蔚者。虽多率笔,然自不俗。

    【译文】

    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各朝,均有龙凤青花印盒,而以宣德制品最为精美,成化制品稍次。清代初年的康熙青花也足称雄当时。官窑制品一定绘有龙纹。其他寻常民窑制品,以画山水为多,有画得极为苍老雄壮的。虽然多有粗率之笔,但仍不同于凡俗。

    乾隆官窑印合,以豆青地五彩规矩花为多,豆彩团花亦恒有之。若作疏蒨之花者(1),颇为罕见。

    【注释】

    (1)疏蒨:疏阔而俏丽。

    【译文】

    乾隆官窑所制印盒,以豆青地五彩规矩花纹居多,豆彩团花纹也常有。至于画疏阔而俏丽花纹的,较为罕见。

    康熙大笔筒,圆径宏伟,所绘花彩,以人物为最奇瑰,花卉次之。若书《滕王阁赋》、《归去来辞》、《兰亭序》等类(1),书法出入虞、柳,亦饶有别趣也。藏家往往代作花盆之用,可谓别有匠心。此等笔筒,底必有露胎阔圆圈一道,其正中处圆径又往往凹下焉。

    【注释】

    (1)《滕王阁赋》: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代王勃(649——676)作。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清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译文】

    康熙大笔筒,圆径宏伟,所绘花彩以人物最为神奇瑰丽,花卉稍差。至于书写《滕王阁赋》、《归去来辞》、《兰亭序》之类,书法有似虞世南、柳公权,也颇有特别的情趣。收藏家往往代作花盆之用,可以说别出心裁。这类笔筒,底部必定有露胎的阔圆圈一道,其正中处圆的一块又常常凹下去。

    笔筒雕瓷者,辄喜仿象牙、竹木之釉,所雕花,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系马之类为多(1),良工陈国治、王炳荣颇善斯制。又有一种雕瓷,纯不涂釉者,名曰反瓷,则多属李裕元所制云。

    【注释】

    (1)垂杨系马:瓷画题。王昌龄《相和歌辞·长歌行》:“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本此。

    【译文】

    笔筒的雕瓷,常常喜爱仿制成象牙、竹木和釉色,所雕花纹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系马之类为多,良工陈国治、王炳荣很擅长这种制作。还有一种雕瓷,完全不涂釉彩,称作反瓷,多是李裕元所制。

    乾隆小笔筒,好作海棠、四方等形,开光者居多。地或作古锦、夔纹状,质莹画细,虽小品亦自足珍。

    【译文】

    乾隆时的小笔筒,好作海棠、四方等形状,以开光者居多。胎地作成古锦、夔纹的式样,瓷质莹润,画工精细,即使小件的也很值得珍爱。

    笔筒反瓷而墨彩者,固常有之。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诚为罕觏之宝。

    【译文】

    笔筒为反瓷而施加墨彩的,确实常见。如果是反瓷而施以胭脂水彩的,就当然是难得见到的宝物了。

    洗也者,在古时以之属盆,双鱼洗之类是也。近世属之笔洗,即水中丞之类是也。浣笔之器,浅者曰洗,深者曰盂。

    【译文】

    洗这种器物,古代把它归于盆类,如双鱼洗之类即是。近世以来属于笔洗,即水中丞之类便是。洗笔用的器皿,浅的称作洗,深的称作盂。

    明 青花缠枝莲纹水丞

    康窑豇豆红、苹果绿笔洗,最为殊尤。若胭脂水者,亦为珍品。窑变或泥均者,亦颇可珍。积红,则视其年代而定上下也。

    【译文】

    康熙官窑的豇豆红、苹果绿笔洗,最为特殊。如果是胭脂水的制品,也属珍品。其余如窑变或泥均的制品,也很珍贵。至于积红制品,就要看其年代而定价值的高低了。

    有一种积红水盂,口处微陷,乃天然缺口,用以置水匙者也,雍窑居多。若口敛腹皤者,则康、乾均有之,而底又必平而巨,类似太白尊而无项者。

    【译文】

    有一种积红釉的水盂,口边稍微下陷,乃是天然的缺口,用以放置水匙的,以雍正官窑为多。如果是口边收敛而腹部硕大的制品,则康熙、乾隆朝都有,且底部一定平坦而宽大,类似没有颈项的太白尊。

    辽 耀州窑飞鱼形水盂

    洗之口边,辄喜作凸螭形,历代皆有之,以有款者为贵。

    【译文】

    洗的口边,总是喜欢做成凸螭形状,历代都有这种样式,以有款识的最为名贵。

    水中丞又谓之水盅,形状不一,或方或圆,或高或矮,各随其意匠也。若作荷花含苞形者,则不免稍欠大方矣。

    【译文】

    水中丞又称作水盅,形状不一,或方或圆,或高或矮,各自随其意而作。若为荷花含苞待放形的制品,就不免稍欠大方了。

    画碟有数种,寻常梅花形者,以深而内外俱有花者为贵,多系青花或豆彩也。至分为各件者,则形式尤夥。有肖种种物形者,有分每格如高盒者(1),有作荷花瓣九片者,尤以荷花瓣者为轻艳可爱。

    【注释】

    (1)高盒:分层分格的盒子,有的呈筒形、长方形或四方形。

    【译文】

    画碟有数种,普通梅花形的以深而里外都有花纹的为贵,多为青花或豆彩。至于分成各件者,则形式尤其多样。有模仿这种或那种物形的,有分作每格好像高盒的,有作成九片荷花瓣的,尤其以荷花瓣的轻倩艳丽令人喜爱。

    文房之品,墨床以堆花及釉里红者为佳(1),五彩山水尤有尺幅千里之势(2)。笔架以宜均为雅,若玲珑瓷者,殊稚气耳。镇纸(3),明制尚方,清初亦然。至乾隆则盘螭凸起,长方瘦削,而花极工细,堆花者亦比比也(4)。浆合一种(5),亦以乾隆为精。

    【注释】

    (1)墨床:文房用具之一。为在研墨时稍事停歇,墨经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置之物。

    (2)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3)镇纸:文房用具之一。用铜、铁、玉石等制成,用以镇压纸张或书籍,此指瓷质者。

    (4)比比:谓到处都有或每每有之。

    (5)浆合:盛装液体食品的盒子。

    【译文】

    文房用品中,墨床以堆花及釉里红的为好,绘有五彩山水尤其具有尺幅千里的气势。笔架以直均的最为雅致,若是玲珑瓷则过于稚气。镇纸,明代制品崇尚方形的,清代初年也是如此。到了乾隆时就有盘螭凸起,长方而瘦削,并且花纹十分精细,堆花也比比皆是。浆盒一类的,也是以乾隆时所制最为精美。

    琢石为屏,尚矣。亦有以瓷制者,有长方形,有扁方形,有圆形,明制已有之。清初至末叶,其制尤盛。乾隆有仿洋画绘泰西美人者,或作楼台界画状,至于山水、人物尤多,不可胜纪。

    【译文】

    琢石作为屏风,古时已有。也有用瓷制作的,有长方形、扁方形、圆形等,明代制品已有。清代初年到末年,这种制作十分兴盛。乾隆时有模仿洋画绘西洋美人的,也有作楼台界画的,至于画山水、人物的尤多,不能详细记述。

    窑屏有仿珊瑚笺者(1),书“吉祥”金字二,远视之,几疑为宣春帖也(2)。

    【注释】

    (1)珊瑚笺:如珊瑚红色的笺纸,上书写吉祥语句,以示庆贺之意。

    (2)宜春帖:古时新春,张贴红色的小柬,上书吉祥语以示庆贺。宜,适宜。帖,小柬。

    【译文】

    瓷屏有模仿珊瑚笺的制品,上书“吉祥”两个金字,远远看去、几乎以为是宜春帖。

    笔管亦有瓷制者,明时有锦地穿宝相花、灵芝、八宝、团龙等花(1)。然笔管用瓷,究嫌笨重,故后叶不甚尚之。

    【注释】

    (1)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花花”,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一般以牡丹或莲花为主体,镶嵌各种其他花叶组成,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像闪闪发光的宝珠,故名“宝相花”。

    【译文】

    笔管也有瓷质的,明代有锦地穿宝相花、灵芝、八宝、团龙等花纹作装饰。然而,笔管用瓷毕竟嫌其笨重,所以后世不是很崇尚。

    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1),由来旧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2)。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不名曰盂。

    【注释】

    (1)蟾滴:滴水于砚的器具,因作蟾蜍形,故名。龟滴:滴水于砚的器具,因作乌龟形,故名。

    (2)蹲龙:一种作蹲踞之龙形的装饰物。宝象:宝贵的象。古代宫廷多喜饲养大象,视为祥兽。

    【译文】

    水滴,象形的制作很古老,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时用铜制作,后世用瓷制作。明代时有蹲龙、宝象等形状。凡是作成物形而贮水不多的称作滴,而不称作盂。

    花盆以均窑为最佳,其座谓之盆连,有圆者、有海棠式者、有六角者,近则折足磨边,亦珍逾拱璧,盖均之可贵极矣。均盆与盆连,其底必有数目字,红紫者单数,青蓝者双数,盖因盆与座,取其有识别,易于配合,不致混乱凿枘故也(1)。

    【注释】

    (1)凿枘:“方凿圆枘”之省语,比喻两者不相投合。

    【译文】

    花盆以均窑的为最佳,花盆的底座称作盆连,有圆形的,有海棠式的,有六角形的,近来折足、磨边的均窑花盆,也珍贵得胜过拱璧,因为均窑之可贵已达到顶点了。均窑花盆和盆连,底部必定有数目字,红紫色的为单数,青蓝色的为双数,是因盆与座,为了取其有所识别,容易配合,不致于混乱错配才这样做的。

    清 粉彩李白醉酒图花盆

    康熙青花花盆有极巨者,圆与六角均有之,绘松者尤苍蔚可爱。乾隆五彩者异常精美,盆座之边有高至寸者,绘开光各景,尤具奇丽之观。

    【译文】

    康熙青花花盆有极大的,圆形和六角形的都有,画有松树的特别苍翠可爱。乾隆五彩的花盆异常精美,盆座的边缘有的高达一寸,绘开光的各种景致,尤其具有新奇艳丽的观感。

    瓷缸大者养鱼,小者置之案头,可作清供之用,不必其定养鱼也。口径数寸至数尺不等。若案头清供,大抵口径数寸为最流行。均制最难得,仿者亦自不俗。明制有里白外青、云龙、狮子滚球诸花,亦颇堪供清赏。

    【译文】

    瓷缸大的养鱼,小的放置在案头,可作清赏之用,不一定用来养鱼。口径数寸至数尺不等。如果是放置案头的清赏用品,大约以口径数寸最为流行。均窑制品最为难得,仿制品也很是不俗。明代制品有里白外青、云龙、狮子滚球等花纹,也很适合作为清雅之摆设。

    郎窑瓷缸,里与底作苹果色,口边则炒米色,外体深红,宝光逼人,奇伟之品也。若釉里红或浅雕云龙者,亦颇足贵。若青花红鱼绘鱼藻者,虽康窑亦恒品耳。

    【译文】

    郎窑瓷缸的里面和底部都是苹果色,口边则呈炒米色,外体呈深红色,宝光逼人,乃是奇伟的制品。若是釉里红或浅雕云龙的,也颇为珍贵。若是青花红鱼绘有鱼藻的,即使为康熙官窑也属普通而已。

    烛台之制,宋时已有之。至明万历,有云龙、人物、香草、莲瓣诸花彩。清制形式不一,最特别者,乃作象形背驮一壶,文绣蔽体,而背驮者恰以承烛,洵雅制也。

    【译文】

    烛台的制作在宋代已经有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有云龙、人物、香草、莲瓣等各种花彩。清代所制样式不一,最为特别的是大象背驮一壶,遍体绣有花纹,而背驮之壶正好可以插烛,实在是雅致的制品。

    常见宋制香炉一具,色之莹润,固无伦比,而底与足之釉异常匀净,表面通体不见有露胎之处。盖此种浑身挂釉,其入窑时系以铁钩钩炉之里面,吊器而烧,谓之吊烧,故表面全无露胎处者,职是之故。

    【译文】

    常见有宋代所制的一件香炉,釉色的莹润当然无与伦比,而底部和足部的釉色异常匀净,通身上下,表面看不到露胎的地方。这种浑身挂釉,是在入窑烧造时用铁钩钩入炉里吊起来烧造的,称作吊烧,所以表面完全没有露胎的地方,便是这个原故。

    香炉在明代,喜作法花,兽形鼓起者尤为可喜。至康熙,则大而扁者往往无足,其式稍入时矣。若人物、八仙之属,亦有佳品。乾窑大者,有仿古鼎形,宫庙中尤多巨制,五彩锦地,庄严绚烂,此等又俱横款居多也。

    【译文】

    香炉在明代好作法花,兽形凸起的尤为可爱。到康熙年间就变成大而扁,往往无炉足,其形式比较趋于时尚了。如画人物、八仙之类,也有很好的制品。乾隆官窑大的香炉有仿古鼎形的,宫廷庙宇中尤多巨大制品,五彩锦地显得庄重而严肃,灿烂而有文彩,而这些又都是书横款的为多数。

    元 青花缠枝花纹三足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