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五卅”運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國大革命高潮之到來

    “五卅”運動是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中國大革命的起端。從“五卅”運動起,中國工人階級從痛苦和流血的經驗中,不僅悟到經濟和政治的關係,而且悟到中國經濟和國際政治————喋血的帝國主義政治的關係。中國工人階級從此不止迴旋於日常生活的經濟要求,或普通自由的政治要求,而已走上了革命的大道;並且事實上,它在這個大潮流中做了革命的中軸和重心。

    帝國主義的軍隊所給予中國工人的教訓,正像一九○五年被鮮血所噴濺的尼古拉羅曼諾夫皇朝反動軍隊所給予俄國工人的教訓一樣,所以中國工人再不願意安分了,造反了,而人民的喊聲:“打倒帝國主義”,也愈喊愈響了。

    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本不自今日始,早在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一八五七年的英法聯軍戰爭,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戰爭,一九○○年的八國聯軍戰爭,已經不知屠殺了中國若干萬人。中國人民在無數血泊中被帝國主義降住了。但是中國被壓迫民眾始終與帝國主義成對抗形勢;這種對抗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愈進展而愈加緊。一直到世界大戰之後,中國民眾自最受壓迫的勞動階級,以至幼稚的工業資產階級,都或多或少的形成了反帝國主義的心理和思想。最近一二年來,國民運動猛進,反帝國主義的喊聲幾乎普遍全國各地,而這種反抗的表示,與日俱進的要達到被壓迫者與壓迫者短兵相接的陣勢,這已非帝國主義的慣技如“親善”、“和平”、“正義”、“文明”等欺騙口號所能麻醉了。特別是新興的無產階級,更成了帝國主義當前最厲害的大敵。這些都是帝國主義所了然的事,於是帝國主義不能不斷然的採用屠殺政策了。

    “五卅”屠殺的直接導火線

    帝國主義與中國被壓迫民眾之流血接戰已有一觸即發之勢。爆發此次屠殺直接的導火線,自然也是因帝國主義兇暴壓迫而起。一九二五年開始以來,首先是日本帝國主義因親日賣國派段祺瑞政府上台,越發在中國橫行無忌。二月間上海日本紗廠工人已先中國各被壓迫階級發難反抗,舉行四萬餘人的大罷工,接著青島日本紗廠工人也罷工反抗(見上第十章)。對中國工人這種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已斷然採取屠殺政策。五月十五日上海日本紗廠開槍殺死工人顧正紅,並殺傷十餘人,二十八日,青島海軍陸戰隊得日本政府命令槍殺八人,並殺傷拘捕無數。因此引起中國被壓迫各階級的民族義憤。這便是“五卅”慘案的直接導火線。

    首先代表此種民族義憤而起來援助工人的就是學生。五月二十一日,上海文治大學學生為救濟死傷工人募捐,被租界巡捕捕去數人。二十二日上海大學學生赴顧正紅追悼會,途中又捕去數人。於是激動上海各學校學生的憤怒,這便是五月三十日各校學生出發講演之直接的動機。

    同時,帝國主義還有一種壓迫,兼能危害中國的商人階級,即所謂上海“納稅外人會”要於六月二日通過工部局提出的“增訂印刷附律”,“增加碼頭捐”,“交易所註冊”,“取締童工法案”等四案,反對此四案,亦是各校學生出發演講之題目及宣傳的口號,因而引起一般市民群眾熱烈的同情。

    在這樣全上海市反抗帝國主義的緊張空氣之下,為消弭這種空氣,為鎮壓這班“不安分”分子的反抗,列強帝國主義斷然採取屠殺政策,決不是一件偶然的意外的事。

    血肉橫飛的“五卅”屠殺

    五月三十日,上午各校學生二千餘人分頭到公共租界各繁盛馬路散發“打倒帝國主義”傳單,講演顧正紅被殺及學生被捕的事,並反對工部局的四提案。人數以日本領事署、會審公廨、南京路口等處為多。上午南洋大學學生出發講演,當即被捕百餘人,至下午二時即釋放。各處講演隊聞南洋大學學生被捕信,乃逐漸集中在南京路一帶講演,特別以反對工部局四提案及越界築路為宣傳的主體,並提“上海人的上海”口號。到下午,講演的學生愈集愈多,聽眾亦愈聚愈多,巡捕又開始捕人。在南京路老閘巡捕房一處已拘留學生一百多在內。於是愈促起學生及聽眾的激昂,而聚於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者。至三時許,聚集捕房門首之群眾將近萬人。三時四十五分鐘,突有一西捕向空開一槍,接著印捕即平放一排槍,華捕向空放一排槍,登時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群眾大亂四散。這一日計死者十三人,傷重者數十人,被捕者五十三人。上海大學學生何秉彝,同濟大學學生尹景伊二同志死於是役,是謂“五卅”屠殺。

    霹靂一聲的罷工罷市罷課

    南京路屠殺發生以後,上海全埠震動了。當晚各社會團體紛紛開緊急會議,討論對此慘案的態度。中國共產黨決定將這次運動擴大到各階級去,結成各階級聯合戰線,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工人罷工,一致向帝國主義進攻。當由黨組織行動委員會,並派遣同志到各社會團體活動鼓吹。第二日(三十一日),女工和學生千餘人到南京路散發罷市傳單,此時南京路已入嚴重狀態,此時雖大雨滂沱,但女工學生仍然奔走呼號,毫無所懼。又復被捕多人。本擬由南京路先行罷市,造成嚴重空氣,逼迫總商會贊成罷市,但至下午四時,南京路罷市仍未成功。適聞總商會與各馬路商界聯合總會在天后宮開會,討論是否罷市問題。群眾遂趕赴天后宮。總商會為大資產階級的組織,其分子為大商業資本家、銀行資本家、工業資本家與買辦等,加入資格以財產為標準。各馬路商界聯合總會為中小商人組織,每一馬路或數馬路的中小商店組織各馬路的商界聯合會,再聯合成為總會;其中亦有大資本家在內,但為數較少。屠殺事起,被害者當中亦有小商人和店伙,於是各馬路的商界聯合會紛紛投函聯合總會,激烈地表示願意犧牲,願意罷市為學生後盾,於是各馬路商界聯合會通過六月一日罷市。在天后宮開會時,各馬路商界聯合總會主張罷市,總商會反對罷市。中小商人說:“學生為反對工部局四提案而被殺,難道是過激?如這也是過激,那末只有亡國便不是過激了。”正相持不決之際,工人學生群眾適到,當在天后宮開市民大會,議決總罷市、總罷課、總罷工命令,要求總商會簽字,各馬路商界聯合會站在工人和學生一邊,共同脅迫總商會非罷市不可。總商會副會長避不敢出(正會長虞洽卿已赴京),群眾促之再三,始出來說:“個人不敢贊成罷市,須候總商會開董事會決定。”群眾異常激昂,再四脅迫,在此嚴重空氣下,總商會副會長方簽字總罷市命令。於是六月一日,霹靂一聲,總罷市罷課罷工便實現了。

    上海總工會乘時崛起

    自二月日本紗廠罷工以後,上海工會雖茁然而生,然而仍不過二十來個雛形組織,人數總共不到兩萬,其主觀力量之薄弱,概可想見。屠殺事起,共產黨知非有一總工會不足以指揮偌大的群眾,遂根據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的決議,決定乘時組織上海總工會。屠殺之第二日(五月三十一日)晚,各工會開聯席大會,通過成立上海總工會。於是光芒萬丈的明星————上海總工會,便於當晚出現了。成立後,第一道命令,便是宣布六月一日上海總罷工。後在總罷工中立時組織各工廠工會,至六月五日加入上海總工會的已有一百七十餘個工會,二十餘萬罷工工人,皆集中在它的領導之下。而上海總工會的基礎,就建立在這二十餘萬罷工工人的上面。

    帝國主義繼續屠殺

    六月一日罷市罷課罷工起。自上午七時,南京路工人學生及其他市民極多,發傳單者,演講者,到處都是。至十時許,所謂萬國商團和西捕印捕各臨陣備戰,先以自來水注射群眾,至十時十分遂開槍。這日死傷比前更多,狀況尤慘。二次屠殺後,南京路最繁盛街市,完全陷於戰爭狀態。機關槍、鐵甲砲車、馬隊佔據各要害,一切車輛及行人,概不能通過。

    二日,屠殺案到處不斷地發生。南京路比前更加戒嚴。上午小沙渡紗廠工人被日本人協同西捕槍殺四人,沉屍河底。楊樹浦碼頭工人亦被英人打殺三人,拘捕數人。帝國主義會審公廨復於是日開審三十日被捕的學生,公廨周圍,外兵把守,異常周密。下午六時,帝國主義又用機關槍步槍攻打新世界遊藝場,彈如連珠,歷時二十分鐘之久,死傷無數,被捕三百餘人。在新閘橋又有西捕印捕攜機關槍向中國保衛團示威,欲拘捕罷工之電車工人等事件。

    三日,意美海軍陸戰隊登岸,把守電氣、自來水等重要工廠。其他各國軍艦亦陸續來到,這日上午楊樹浦又發生大屠殺。下午新世界被萬國商團佔領去了。海軍陸戰隊登岸後,楊樹浦完全變成恐怖世界,“文明”的帝國主義軍隊,遇見學生或工人裝束的便打傷或殺死。楊樹浦是日死四人,重傷六人,輕傷不計其數。是日並有美兵武裝侵入華界尋畔。

    四日,屠殺仍然繼續下去。外艦來上海者日見增多,計至本日為止,各國兵艦共有十三艘,其中屬於英國的二艘,屬於美國的三艘,屬於法國的三艘,屬於日本的三艘,屬於其他國家的還有二艘。陸戰隊全體登岸。楊樹浦西捕復有開放排槍轟擊罷工工人事情。美日陸戰隊有多人帶槍入華界搗亂。英國商團和印捕亦有多人侵入華界。英界工部局下令通緝瞿秋白同誌等。四日下午陸戰隊包圍上海大學沒收一切文件,驅逐學生出校,騰出為陸戰隊駐紮。此種暴行,後復施行於大夏、同德、南洋等幾個大學校。

    五日晚,萬國商團突然下令檢查所有過路的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乘車或步行,在槍刺威嚇之下,盡被驅入老閘巡捕房嚴行搜索,一千餘人鵠立露天細雨之下數小時,結果西捕搜查無所得,方釋出。當時並有一汽車夫行路稍緩,被商團刺傷,奄奄一息。

    八日搜查旅館,有河南來滬旅行之學生十五人在旅館被捕。此時外艦已增至二十六艘,其中屬於美國的十三艘,屬於日本的五艘,屬於英國的四艘,屬於法國的三艘,屬於意國的一艘。

    十二日,西捕在北四川路華界拘捕學生,調來鐵甲砲車兩輛,英日水兵一二百名,幾與中國保衛團開戰。

    總而言之,在此時期中,開槍日必數起,死傷時有所聞,上海成了帝國主義消閒尋歡的獵場{{noteTag|1=據一九二五年七月北京《[[晨報] ]》出版部出版的《五卅痛史》所載:自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十日,“總計十二日之內,英日人在上海九次槍殺我國人,當場立斃及因傷斃命者,凡六十餘人,重傷者凡七十餘人,輕傷者則不計其數。”正式列入上海學生法律委員會及上海地方檢察廳調製的死傷調查表裡的是死者三十二人,傷者五十七人。 }}。

    反抗運動繼續飛漲

    與帝國主義的繼續屠殺成正比例的,便是中國被壓迫民眾反抗運動的繼續飛漲。六月一日起,公共租界全體罷市,法租界亦於五日罷市一天。各商店外粘貼許多標語和旗幟,店伙運動行人不坐電車。只南京路大商店有數家還開市,直至流血重演之後,才完全關門。銀行公會和錢業公會,甚至不遵從總商會的決議,於全市停業聲中,依然開門營業,只寫一封信給工部局輕輕抗議而已,一直到工部局置此抗議信不理,及《字林西報》以滑稽口吻加以嘲笑之後,才於三日起罷市。

    學生群眾在此次運動中極其熱烈參加,上海各學校自六月一日起無不罷課,甚至聖約翰大學(該校最頑固最反動)的學生,此次也激起義憤,與美國校長衝突,脫離學校,投入此次風潮,其他的學校便可想而知了。

    反抗最有力量而最堅決的當然要算工人。自三十一日上海總工會宣布總罷工後,各工廠立即陸續罷工,特別是三十一日那天,罷工尤其突然高漲,已有十餘萬人;至五日便增至二十餘萬,其中最主要的是紗廠、電氣、海員、碼頭工人。甚至於公共租界所用之華捕相率罷崗的也在半數以上。

    上海人民八十一年在帝國主義高壓之下過生活,此時他們不能再忍受了,於是在腥風血雨中與帝國主義對壘鏖戰。

    為各界行動一致起見,於是上海總工會向總商會、各馬路商界聯合會、全國學生聯合總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四大團體提議共同組織“工商學聯合委員會”,為此次運動的總指揮機關。總商會拒絕參加,理由是:“此次英人屠殺,凡屬同胞,誰不髮指?但各走極端,勢必弄成僵局,本會今日之不加入,即為將來調和之餘地。”大資產階級開首竟以調停人第三者自居,其無恥反動,已可概見。但其餘團體不管總商會加入與否,仍然熱烈的成立“工商學聯合委員會”,每大團體各出代表六人共同組織之。不用說上海總工會是此會的靈魂。自有總指揮機關而後,於是被壓迫者與壓迫者的對抗形勢愈形完成。

    七日,“工商學聯合委員會”提出條件,計先決條件四,正式條件十三(見後)。北京政府見風潮擴大,特派專員到滬調查,工商學聯合委員會特於十一日召集市民大會,邀請政府特派員及交涉員宣布意見。那日到會者,各工廠工人、各馬路商人、各學校學生近二十萬人。政府特派員及交涉員都規避不到,群眾一致對外交官不滿,散會後,並在華界遊行示威,民氣激烈異常。

    全國各地的狂飚運動

    事變的進展是很迅速的,不滿一兩個星期,上海南京路的槍聲已震動全國各重要都會,直到最偏僻的城市與鄉村。全國各地,特別是工人,都已紛紛起來參加這一反帝國主義運動。北京、漢口、長沙、九江、南京、濟南、福州、青島、天津、開封、鄭州、重慶、鎮江、南昌、汕頭、杭州、廣州……等等都發生大大小小罷市罷課罷工,而“打倒帝國主義”,“取消不平等條約”,“撤退外國駐華的海陸軍”,“經濟絕交”,“為死難同胞報仇”的呼聲,到處都可以在示威遊行中聽見。河南、廣東的農民,也起來加入此運動。這些事實書不勝書,這裡只能簡單的說到幾個大的地方。

    北京。三日,北京學生便舉行五萬餘人的示威運動,隊伍行至東交民巷(即各國使館所在地,自築城堡,儼然另成一國,界內行政,不用說中國政府不能過問)時,帝國主義軍警嚴陣以待,不許群眾通過,以水龍射擊群眾,以騎兵沖散群眾,並鳴槍示威以恐嚇群眾,群眾只得退去。自那天起,界口密布刺鐵線網,加緊戒嚴,如臨大敵。十日,北京又舉行國民大會,參加者突過二十萬人。北京商會亦宣言與英日經濟絕交。後來八月間,英國公使館及兵營中的華人侍役,還宣布罷工,表示反抗。

    南京。南京學生自得上海屠殺消息後,首先罷課。五日,英國和記蛋廠工人宣布罷工,堅持至七月十七日方有條件的複工;在罷工中還發生流血事情。和記蛋廠罷工是南京反帝國主義運動最壯烈的一舉,給予各地影響不少。五日那一天,商人亦罷市。

    漢口。繼上海青島大屠殺而起的是漢口大屠殺。武漢學生亦於二日起即罷課,四出講演,勸導商人罷市。有數業工人首先罷工。但直系軍閥蕭耀南,極力壓迫,提前放暑假,遣散學生回家。工人方面,積極準備於六月十三日舉行大示威運動,十四日罷工。適十日下午英租界碼頭工人與太古輪船公司職員,發生衝突,十一日晚,漢口英領事調集海軍陸戰隊武裝登岸,用機關槍向群眾轟擊數百餘響,死者無數,租界熄滅電燈,將工人屍首沉於河底以滅跡,據知者已死十餘人,傷者不計其數[註 12]。屠殺發生後,蕭耀南當即宣布緊急戒嚴,於是工人總罷工之計劃不能實行。

    廣州。六月一日,廣州工人得上海消息後,於二日舉行示威大會。其時廣州將有反劉楊戰事爆發,故工人準備於幫助革命政府削平反革命劉楊的戰事以後,立即罷工。十二日劉楊撲滅。十九日省港大罷工發生(詳見下一章)。二十三日工人農民兵士學生舉行大示威運動,行至沙基,遭沙面英法帝國主義軍隊開槍掃射,當場死者五十餘人,傷者無數,是謂“沙基慘案”。於是便促起廣州人民憤怒,厲行抵抗香港,省港大罷工延續到二年多之久。

    湖南。六月二日,長沙工人學生便舉行二萬餘人的大示威運動,當場成立“雪恥會”。五日,又舉行十萬以上的大示威運動。軍閥趙恆惕宣布戒嚴,派兵搜索群眾領袖,並佈告“宣傳過激者斬,煽惑軍心者斬”,於是工人學生不能活動。水口山鉛礦於十七日停工示威,礦長下令軍警開槍轟擊,傷者十餘人,工人代表被捕者二十餘人,趙恆惕電令“就地正法”。

    其他各地,鎮江、九江、重慶,皆有帝國主義開槍屠殺情事。至於反帝國主義運動,無處不熱烈進行,但天津為奉系軍閥李景林壓迫,山東為奉系軍閥張宗昌壓迫,張宗昌並於六月二十六日到青島用鐵血摧殘日本紗廠工人,並殺害工人領袖李慰農同志與“公民報”記者胡信之。其他各地亦大致相仿。

    帝國主義者的策略

    “五卅”屠殺,主犯雖是英國帝國主義,然而其他帝國主義,其殘暴凶橫並不減於英國:日本帝國主義屠殺紗廠工人,為“五卅”案之導火線,不待說了;若美國、意大利事實上派遣陸戰隊上岸與英國共同屠殺上海人民;法國則在廣州與英國共同屠殺廣州人民。但各帝國主義列強,在外交上當上海三罷實現之後,頗異其趣。除英國始終強硬外,日本欲卸責於英人而表示願單獨解決顧正紅案,它說:“日紗罷工與英捕殘殺,截然兩事。”它並且還欲藉此風潮使中國人民抵制英貨,使自己取得英貨市場的地位。美國仍不放棄其向來面子上的賣好市恩政策,它說:“美兵在公共租界殺人,也出於英人指揮,與美無干。”它在會審公廨上還說什麼“本領事歷任七載,中美感情極為融洽”等鬼話。法國因自有租界,不願替人受罪,表面上表同情於中國人民,它還說“英人此舉乃強暴行為”。法租界罷市一日亦不禁止,開市後法領事更向中國商界大唱“中法親善”。意大利在中國沒有多大經濟利益,自然隨口樂得說句“願為調人”的風涼話。

    帝國主義在上海連日的屠殺,愈演愈兇,民眾反抗,亦愈激愈厲。北京政府不得不向各國公使團提出抗議,敷衍場面。帝國主義列強於是有“六國調查滬案委員會” 的組織(英、美、日、法、意與中國)。同赴上海調查“五卅”案真相。調查結果,毫無疑義是英捕屠殺,但英國委員一味無理的強硬,因此各國委員大受一場沒趣,掃興回京,結果亦秘而不宣。只法國委員搗了一個小蛋,單獨將滬案調查所得宣布了。

    當時各帝國主義在國際的關係是這樣的:法國在東歐,在小亞細亞,和英國的利益簡直不能並立;美國自英國保守黨執政,道威斯計劃受了打擊,亦與英有裂痕;日本自英日同盟取消後,與英國衝突日多。這些強盜,特別在中國問題上彼此利益的衝突尤甚。 “五卅”事變起,美、法、日本帝國主義的確想乘機挾制英國一下,且因此籠絡中國人心。所以“五卅”事變後一個月,英國都在孤立的狀態中。

    但英國帝國主義者的外交手腕是有名的敏捷的,一是竭力宣傳中國此次運動為“排外”、“赤化”,並以英日同盟恫嚇美國,務造成英、日、美三國聯合對華的局面;二是鼓吹武力對華,特別進占廣東,以恫嚇中國;三是主張司法調查,延宕時間,以待中國國民疲備,再圖有利的結果;四是勾結奉系軍閥撲滅中國國民運動;五是以關稅會議誘惑中國軍閥及資產階級;六是以租界停給中國工廠電氣以挾持中國資產階級;七是利用工賊破壞罷工運動。

    果然英國帝國主義這些政策,有大部分成功了。

    特別是武力對華與關稅會議威迫利誘的把中國“上等人”弄癱了。停給電氣使中國資產階級不得不屈服。勾結奉系軍閥更是完全有效。

    資產階級的妥協與反動

    當時中國資產階級內部對於此次運動的態度是這樣:

    (甲)商業資本家,內分國貨與洋貨兩派。國貨派起初對罷市非常贊成;洋貨派則始終反對。

    (乙)銀行資本家,內亦分土著銀行與中外合辦銀行兩派。土著銀行此時與匯豐銀行沖突,排斥該行鈔票已久,故對罷市贊成;中外合辦銀行則反對。

    (丙)工業資本家,紡織業起初本欲利用工人打擊日本,積極贊助工人;後來罷工延及於華廠,頓改態度,特別在日本單獨提出解決時,日本資本家擬承認工會有代表工人權及增加工資百分之十,中國紡織資本家代表親向日人表示反對,誠恐此例一開,禍延及己。

    (丁)航業資本家,以為英日輪船罷工,而中國輪船可以一時專利,竭力贊助罷工。

    由上面的分析看來,各個資本家都以各自的利益做出發點,而各持相當差異的態度。然而尚未想到利用領導此次運動來取得整個資產階級的利益,觀察上面所已指出的,如罷市經工人學生與中小商人的脅迫方始贊成,罷市十日之內,絕不發表任何意見,置身事外,拒絕參加“工商學聯合委員會”,皆可證明。等到總商會會長虞洽卿由北京回來,而資產階級頓然採取積極政策(虞洽卿系一流氓出身,曾為國民黨陳其美部下,失敗時,蟄居上海,充當買辦,開設三北輪船公司發財,於是麵團團作富家翁,而為上海資產階級之佼佼者矣。直系全盛時,皖係政客匿居上海,與虞洽卿非常接近,因此介紹虞洽卿加入皖系。此次北京政變,直系倒台,皖繫再起,段祺瑞以虞洽卿為上海商埠會辦。虞洽卿因此入京,適在“五卅”屠殺時)。

    虞洽卿回滬後,他看清楚“五卅”事件,英人是要讓步承認相當條件的,於是欲借群眾的力量來做投機買賣了。他眼目中所欲得的有二:一、上海租界添加華董;二、收回會審公廨。上海租界納稅華人,佔百分之七十,外人佔百分之三十,但納稅會議董事會英人六,日人二,美人一,而華人一個也沒有。董事會事實上系租界立法最高機關,一切重要法律及重要事件,皆須經董事會通過,交由工部局執行,華人只有納稅義務而無選舉權利,不平之氣,醞釀已久。虞洽卿乘機宣傳,如董事外人九人,華人亦當為九人,最低限度華人亦得七人(此項主張日本人亦竭力利用,因為日本人亦欲平均董事權以打破英國的權力)。會審公廨比領事裁判權尤為豈有此理。領事裁判權為某國人歸某國領事管理,中國法庭無權審判;會審公廨不僅華人與外人訴訟須由領事陪審,就是純粹華人與華人訴訟領事亦得陪審。這是殖民地審判機關的雛型。此項會審公廨對中國資產階級亦極不利,因為會審公廨在帝國主義操縱中,常罰中國商人巨款。這兩樣東西與中國資產階級有切膚之痛,於他們有絕大利害,所以他們想乘此次運動,逼迫帝國主義對於他們有所讓步。

    虞洽卿回滬後,資產階級的第一個策略,便是主張“單獨對英”、“縮小範圍”。這個策略的反面自然是“放開日本”。不用說,這是虞洽卿在北京時,與日本帝國主義的工具軍閥段祺瑞商量好的。他們說:“紗廠罷工是經濟事情,‘五卅’屠殺罪魁是英國。我們力量微薄,對英還怕不夠,何能兼對他國。”他們主張罷市罷工範圍以英租界為限。這個主張出來,果然發生效力,首先是小資產階級開始動搖。

    適六國滬案調查委員會到上海,總商會把工商學聯合委員會所提出的十七條件置之不顧,單獨另提十三條件。現在我們把兩種條件比較一下。

    工商學聯合委員會提出的條件:

    先決條件

    (一)宣布取消戒嚴令。

    (二)撤退海軍陸戰隊,並解除商團及巡捕之武裝。

    (三)所有被捕華人,一律送回。

    (四)恢復公共租界被封及佔據之各學校原狀。

    正式條件

    (一)懲兇。從速交出主使開槍及開槍擊死工人學生市民之凶手論抵,並由中國政府派員監視執行。

    (二)賠償。因此次慘案所受直接間接之損失,如(甲)死傷者;(乙)罷工;(丙)罷市;(丁)學校之被損害者等項,須詳細查明酌定賠償額,應由租界當局按數賠償。

    (三)道歉。除上述二項外,應由英日兩國公使代表該國政府,向我國政府聲明道歉,並擔保嗣後不再有此等事情發生。

    (四)撤換工部局總書記魯和。

    (五)華人在租界有言論、集會、出版之絕對自由。

    (六)優待工人。外人所設各工廠,對於工作的華人須由工部局會同納稅華人會訂定工人保護法,不得虐待;並承認工人有組織工會及罷工之自由,並不得因此次罷工開除工人。

    (七)分配高級巡捕。巡捕房應添設華捕頭,自捕頭以下各級巡捕,應分配華人充任,並須佔全額之半。

    (八)撤銷印刷附律、加徵碼頭捐、交易所領照案。該三案歷經我國政府聲明否認,嗣後不得再提出納稅人特別會。

    (九)制止越界築路。工部局不得越租界範圍外建築馬路,其已築成者,由中國政府無條件收回管理。

    (一○)收回會審公廨。 (甲)民事案:子、華人互控案,華法官得獨自裁判,領事無陪審或觀審權;醜、洋人控告華人案,領事有陪審權,但不得乾涉審判。 (乙)刑事案:子、如洋人控告華人者,其有關係之領事,得到堂觀審,但不得乾涉審判;醜、華人互控案,華法官得獨自裁判,領事無陪審或觀審權;寅、華人犯中華民國刑法,或工部局章程,視(醜)項論,且原告名義,須用中華民國不得用工部局。 (丙)檢察處一切職權,須完全移交華人治理。 (丁)會審公廨法官,均須由華政府委任之;(戊)會審公廨之一切訴訟章程,完全由中國法官自定之。 (己)對於會審公廨一切事權,除與上(甲)至(戊)五項無所抵觸外,均可根據條約執行之。

    (一一)工部局投票權案。租界應遵守條約,滿期收回,在未收回以前,租界上之市政權,應有下列兩項之規定:(甲)工部局董事會,及納稅人代表會,由華人共同組織,其華董及納稅人代表額數,以納稅多寡比例為定額,其納稅人年會出席投票權,與各關係國西人一律平等。 (乙)公共租界外人之納稅資格須查明其產業為己有的或代理的二層,己有的方有投票權,代理的則係華人產業,不得有投票權,其投票權應歸產業所有人。

    (一二)要求取消領事裁判權。

    (一三)永遠撤退駐滬之英日海陸軍。

    總商會提出的條件:

    第一條 撤銷非常戒備。

    第二條 所有因此案被捕華人一律釋放,並恢復公共租界被封及佔據之各學校原狀。

    第三條 懲兇。先行停職,聽後嚴辦。

    第四條 賠償。賠償傷亡及工商學因此案所受之損失。

    第五條 道歉。

    第六條 收回會審公廨。完全恢復條約上之原狀:華人犯中華民國刑法或工部局章程,須用中華民國名義寫原告,不得用工部局名義。

    第七條 洋務職工及海員工廠工人等,因悲憤罷業者,將來仍還原職,並不扣罷業期內薪資。

    第八條 優待工人。工人作工與否,隨其自願,不得因此處罰。

    第九條 工部局投票權案。 (甲)工部局董事會及納稅人代表會由華人共同組織之,納稅人代表額數,以納稅多寡比例為定額,其納稅人會出席投票權與各關係國西人一律平等。 (乙)關於投票權須查明其產業為己有的或代理的,己有的方有投票權,代理的其投票權應歸產業所有人享有之。

    第十條 制止越界築路。工部局不得越租界範圍外建築馬路,其已成者,由中國政府無條件收回管理。

    第十一條 撤銷印刷附律、加徵碼頭捐、交易所領照案。

    第十二條 華人在租界有言論、集會、出版之自由。

    第十三條 撤換工部局總書記魯和。

    由這兩種條件比較起來,很明白看出:

    (一)資產階級刪去“永遠撤退駐滬之英日海陸軍”、“分配高級巡捕”和“要求取消領事裁判權”;

    (二)資產階級又刪去“承認工人有組織與罷工之自由”而輕輕代以“工人工作與否隨其自便”;

    (三)關於收回會審公廨,資產階級亦只要求恢復不平等條約的原狀(反面即承認不平等條約有效)。而不想根本收回。

    這三點是最重要的;其餘各條減輕要求的很多,由此比較,我們很明白知道資產階級的傾向:對外只要求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華董,收回會審公廨,及撤銷印刷附律、加徵碼頭捐、交易所領照案等————(當然僅限於恢復不平等條約原狀);對內則壓迫此次運動的主動力————工人階級。資產階級把民眾的熱血、烈士的頭顱,就這樣的作了他們階級利益的犧牲品了。

    但是,總商會提出條件後,適帝國主義內部關於調查事件發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