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古文:这里指金文、大篆、小篆等字体。

    (2)讹舛(chuǎn):错误,谬误。

    (3)夨:原作“失”,然与注音异,据胡道静等改。

    (4)隐语:用谐音、析字等隐含的方式表达意义。

    (5)纬书:流行于汉代的谶纬之书,有不少根据经义而讲符箓瑞应的内容。

    【译文】

    古文自从变为隶书以后,字法就已经开始错乱,后来转为楷书,就更加错乱了,字义几乎都无从考证。比如说“有口为吴,无口为天”。按照字书,“吴”字本来从口、从夨,音捩。下面的不是“天”字。这固然是近代误从楷书的字形解说而导致的错误。至于像两汉时候,篆书还没有废弃,也有可疑的解释。比如汉武帝用隐语招来东方朔说:“先生来来。”解释说:“来来就是棗。”据考证,“棗”字从朿,音刺。不从来。这或许是后人传说的,不是当时的原话。又比如把“卯金刀”解释为“劉”,把“货泉”解释为“白水真人”,这些则是出于谶纬之书,是汉代人的话。据考证:劉字从丣、音酉。从金,就像柳、、留等字都从“丣”,而不是从“卯”字。货字从贝,真字从具,也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字书和原来的史书记载,必定有一种是错误的。

    唐韩偓为诗极清丽(1),有手写诗百余篇,在其四世孙奕处。偓天复中避地泉州之南安县(2),子孙遂家焉。庆历中予过南安(3),见奕出其手集,字极淳劲可爱。后数年,奕诣阙献之,以忠臣之后,得司士参军,终于殿中丞。又余在京师见偓《送光上人》诗,亦墨迹也,与此无异。

    【注释】

    (1)韩偓:字致光,唐代诗人。参《辨证》卷三注。

    (2)天复:唐昭宗年号,公元901——903年。避地:避世隐居。

    (3)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

    【译文】

    唐人韩偓写诗非常清丽,有手写的诗稿百余篇,收藏在他的四世孙韩奕那里。韩偓于天复年间隐居在泉州的南安县,子孙就在此安居。庆历年间,我路过南安,见到韩奕出示韩偓的手稿,字体淳朴有力,令人非常喜爱。后来过了几年,韩奕把此手稿献给了朝廷,以忠臣后代的身份,被任命为司士参军,最终官至殿中丞。我在京城还曾经见过韩偓的《送光上人》诗,也是墨迹手稿,字体和这个稿本没有差异。

    江南徐铉善小篆(1),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竵匾之法(2)。”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注释】

    (1)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时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降宋后,官至散骑常侍。精通小学,曾受诏校定《说文解字》。

    (2)竵(wāi)匾之法:一种小篆字体,一般认为是将隶书、篆书相结合的笔法,字形偏于隶,笔法作篆。

    【译文】

    江南徐铉擅长小篆,对着阳光看他的字。笔画的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在笔画的正中;至于笔画曲折的地方,这缕浓墨也在正中,没有偏到两边的。这是因为他下笔时笔锋直下,不往别处偏斜的原因,所以笔锋常在笔画的正中,这是正宗的运笔方法。徐铉曾经自称:“我到晚年才学会竵匾笔法。”凡是小篆一般喜欢瘦而长,竵匾笔法,不是老手写不出来。

    《名画录》(1):“吴道子尝画佛(2),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注释】

    (1)《名画录》:或指为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

    (2)吴道子(约680——759):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曾任兖州瑕丘县尉,玄宗时召为翰林供奉、内教博士。工画,人称“画圣”。

    【译文】

    《名画录》记载:“吴道子有一次画佛,留着圆形的佛光不画,在众人集会时,对着万众举手一挥,画出来的佛光就像用圆规画出来的一般,观看的人无不惊呼。”画家画圆自有方法,只需要用肩倚着墙壁,伸直了胳臂一挥,自然就合乎圆规标准。至于笔画的粗细,则用一根手指抵着墙壁为准,自然均匀。这没什么可称奇的,吴道子绘画的妙处不在这里,只不过是让俗人感到吃惊而已。

    晋、宋书墨迹,多是吊丧问疾书简。唐贞观中(1),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廷所不取者,所以流传至今。

    【注释】

    (1)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

    【译文】

    晋、宋书家的墨迹,多是吊丧问病的书信。唐贞观年间,朝廷购求前代墨迹非常彻底,只要不是那些吊丧问病的书信,就都被收入内府。士大夫家里保存的,都是当时朝廷不收的,所以才能流传至今。

    鲤鱼当胁一行三十六鳞(1),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者,三百六十也。然井田法即以三百步为一里(2),恐四代之法,容有不相袭者。

    【注释】

    (1)胁:这里指鲤鱼胸鳍以下的侧面。

    (2)井田法:上古的土地制度,以九百亩的土地为一里,划分为九块,中间的是公田,又称甫田,周围八块各家自行耕种,中间一块各家共同耕作,产出的粮食上缴国家。因为形如井字,故称“井田”。

    【译文】

    鲤鱼胁部的一排鳞有三十六片,鳞上有像十字一样的黑色纹路,所以称为鲤。鲤字从鱼、从里,“里”就是三百六十。然而井田制以三百步为一里,恐怕上古四代的法令,或许有不相沿袭的地方。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1),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二子居宝、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2),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3),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4),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

    【注释】

    (1)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世为江南显族,尚高雅而不肯出仕,工画,尤善花鸟。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于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后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工画,亦善花鸟。

    (2)殆(dài):几乎。

    (3)轧(yà):排挤。

    (4)没骨图: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的画法。

    【译文】

    本朝之初,江南布衣徐熙、后蜀翰林待诏黄筌,都以擅长绘画著名,尤其长于画花竹。后蜀被灭,黄筌带着两个儿子黄居宝、黄居实,弟弟黄惟亮一行人,都进入翰林图画院供职,闻名一时。后来南唐被灭,徐熙来到京城,把自己的绘画送到图画院评定他的画格。黄氏一家画的花,妙在着色,用笔极其新奇细腻,几乎看不见墨迹,只用淡彩点染而成,称为写生。徐熙用墨笔画花,非常潦草,只是稍微点染一些丹粉而已,而神气迥然而出,别有一番生动的意境。黄筌嫉妒徐熙的水平,认为他以后会排挤自己,就说他的画风粗恶不入格,不让他进入图画院。徐熙的儿子就效法黄氏一家的画格,完全不用墨笔,直接用彩色来画,称为“没骨图”,其精致程度与黄氏一家不相上下。黄筌等人不再能指出画面的瑕疵,于是和他们一并进入院品,然而其气韵都远远比不上徐熙。

    余从子辽喜学书(1),尝论曰:“书之神韵,虽得之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常患世之作字,分制无法。凡字有两字、三、四字合为一字者,须字字可拼。若笔画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2)。所谓笔画相近,如‘殺’字,乃四字合为一,当使‘’、‘木’、‘几’、‘又’四者大小皆均。如‘尗’字,乃二字合,当使‘上’与‘小’二者,大小长短皆均。若笔画多寡相远,即不可强牵使停。寡在左,则取上齐;寡在右,则取下齐。如从口、从金,此多寡不同也,‘唫’即取上齐,‘釦’则取下齐。如从尗、从又,及从口、从胃三字合者,多寡不同,则‘叔’当取下齐,‘喟’当取上齐。”如此之类,不可不知,又曰:“运笔之时,常使意在笔前。”此古人良法也。

    【注释】

    (1)辽:即沈辽(1032——1085),字睿达,钱塘(今属浙江)人。熙宁初,任审官西院主簿,寻罢。后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任转运使,又遭贬永州,徙池州。

    (2)均停:均匀。

    【译文】

    我的侄子沈辽爱好学习书法,曾经论书法说:“书法的神韵,虽说得之于心,但是也必须讲究法度,我经常担心世人写字时,部件拆分都没有法度。大凡一个字由两个,或者由三、四个字组合而成时,必须字字可以相互拼合。如果笔画多少相近,必须令各部分大小均匀。所谓的笔画相近,比如‘殺’字,是由四个字组合而成的,应当使‘’、‘木’、‘几’、‘又’这四部分的大小都均匀一致。比如‘尗’字,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应当使‘上’与‘小’两部分的大小、长短都均匀一致。如果笔画多少相差较远,就不能勉强使各部分均匀。笔画少的在左边,就取上对齐;笔画少的在右边,就取下对齐。比如从‘口’、从‘金’,这时笔画多少不等,‘唫’字的‘口’就要取上对齐,‘釦’字的‘口’则要取下对齐。比如从‘尗’、从‘又’,以及从‘口’、从‘胃’这种三个字组合的情况,也是笔画多少不同,那么‘叔’字的‘又’应当取下对齐,‘喟’字的‘口’应当取上对齐。”像这样的例子,不能不知道,又说:“运笔的时候,要时常使立意在落笔之前。”这是古人的好方法。

    王羲之书(1),旧传唯《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2),惟《乐毅论》石本,其后随太宗入昭陵。朱梁时(3),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4),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不曾入圹(5)。本朝入高绅学士家。皇祐中(6),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余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后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于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

    【注释】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时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工书,隶、草、楷、行各体皆精,又称“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2)裒(póu)聚:搜集,聚敛。

    (3)朱梁:指朱温叛唐后建立的后梁政权,公元907——923年。

    (4)温韬:原名李彦韬,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初事李茂贞,为耀州刺史,后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盗发唐诸陵,后为唐明宗所杀。

    (5)圹(kuàng):墓穴,坟墓。

    (6)皇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49——1054年。

    【译文】

    王羲之的书法,旧传只有《乐毅论》是他亲手书写刻在石碑上的,其他的都是写在纸和绢上流传的。唐太宗搜集了二王的墨迹,后来只有《乐毅论》的石刻本随太宗入葬昭陵。后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挖昭陵得到它,于是又得以流传人间。有人说当时有公主用赝品调换过了,本来就未曾埋入陵墓。本朝《乐毅论》石碑流入高绅学士家收藏。皇祐年间,高绅的儿子高安世担任钱塘主簿,《乐毅论》就藏在他家,我曾经亲眼见到。当时石碑已经破损,末尾单独有一个“海”字的就是了。在其后的十余年中,高安世一家居住在苏州,石碑已经破碎为数片了,于是用铁索箍起来。后来高安世去世,石碑就不知所在了。有人说是苏州的一位富家得到了,但也没有再见到。现在流传的《乐毅论》都是摹本,笔画不再像当年那样清劲。王羲之的小楷字,从此差不多就绝迹了,《遗教经》之类的都不能和它相比。

    王踞陕州(1),集天下良工画寿圣寺壁,为一时妙绝。画工凡十八人,皆杀之,同为一坎(2),瘗于寺西厢(3),使天下不复有此笔,其不道如此。至今尚有十堵余,其间西廊迎佛舍利、东院佛母壁最奇妙(4),神彩皆欲飞动。又有鬼母、瘦佛二壁差次(5),其余亦不甚过人。

    【注释】

    (1)王(hóng,?——752):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玄宗时历任户部郎中、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御史大夫、兼京兆尹等,后以谋反被赐死。《新唐书》卷一四七有传。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

    (2)坎:墓穴。

    (3)瘗(yì):埋葬。

    (4)舍利:即佛骨。

    (5)鬼母:即鬼子母,佛教护法神。瘦佛:疑为达摩,禅宗的创始者。

    【译文】

    王占据陕州的时候,召集天下优秀的画工为寿圣寺画壁画,堪称一时妙绝。画工共有十八人,都被他杀了,一并挖了一个坟墓,葬在圣寿寺的西边,使天下不再有这样的妙笔,他的残暴大致如此。至今还留有十余幅壁画,其中西廊的迎佛舍利画、东院的佛母壁画最为奇妙,都神彩飞动、栩栩如生。又有鬼母、瘦佛二幅壁画,稍微差一点,其余的也没什么过人之处。

    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1),尤工秋岚远景(2),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3),祖述源法(4),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5),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6),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注释】

    (1)董源(?——约962):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工于山水画,存世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2)秋岚:秋天的山色雾气。

    (3)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五代画僧,入宋后居开宝寺。工于山水画,存世画作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

    (4)祖述:继承。

    (5)粲(càn)然:鲜明灿烂的样子。

    (6)杳然:深远的样子。

    【译文】

    南唐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于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的真山,不为奇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二人都达到了神妙的境界。大体上说,董源和巨然的画风,都适宜远观。他们用笔非常潦草,近看会觉得几乎不成景物;远观则觉得景物鲜明,幽情远思,就像目睹了人间异境。比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感觉没什么功夫;但是远观就觉得村落深邃悠远,都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的顶端,宛然有日光返照的色彩,这是他的画的妙处。

    技艺

    【题解】

    《技艺》门凡一卷,涉及古代科技、数理、几何、医药等方面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本卷中记载了几篇古代科技史的重要文献,比如对毕昇活字印刷术的详细描述,还有关于造屋舍、造弓、造塔等相关技艺的介绍。几则数学公式、算法的推演也非常值得注意。沈括提出的算法处理了高阶级数运算,在世界数学史上相当领先;沈括还运用了指数运算的思路处理复杂运算,并提出了一些简化运算的方法,可见其数学造诣也极高。此外,本卷记载了部分关于历法、考证、医药等的内容,疑从其他各卷阑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