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舍弟书十六通 注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臧获,音zanghuo, 古代对婢仆的贱称。

    [2] 是指车马的驭者或轿夫等贱吏。

    [3] 当心,此词念kuinv

    [4] 在文言文中,书为动词,券为其宾语。

    [5] 人生来是平等的,但又是不平等的。人生来都是黄帝的子孙,这是平等的;但有人出生在富足优裕的环境下,有人出生在贫困悲苦的境遇下,这又是不能选择的。但是富贵与贫贱又不是永生永世一成不变的,原先富贵的会落魄,原先贫贱的会发迹,这又是社会能向前发展的动力。中国有句老话说:“六十年的风水轮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天道人事”。对待这样的“天道人事”,郑板桥先生的态度,就是在富贵的时候要体贴到贫贱的,要想到他们也有一朝会富贵的时候,要想到自己的子弟也有一朝会贫贱的时候。处处以平等心待人。一个社会怎可能没有差别?就是那些标榜要搞人人平等的,也会在任何最微不足道的地方来制造种种的差别。从出生到死亡,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规格,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只是使用的衡量和鉴别的标准换换花样而已。有差别是无法改变的,问题是你自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的差别,是故意借这种差别来兴风作浪,还是像郑板桥一样给别人留有余地。说到底,会打算的,算尽的是自己。郑板桥的话是说到了根子上。

    [6]郑板桥为了迎接丙辰的朝廷会试,曾于雍正十三年(1735)读书于镇江焦山。他是在得到江西友人程羽宸的资助后,来到这座四面环水的孤山的。焦山东西两峰之间有一别峰,山头平坦,宋代建有别山庵,明代万历年重建,改名别峰庵,庵内有“天开图画”匾,和“沧海云开腾日月,清江潮落舞蛟龙”的对联。庵内除佛殿和小客堂外,还有花树一庭,小斋二间,环境优雅,别有一番情趣。郑板桥在焦山读书,内容十分广泛,所谓经、史、子、集通观博览但重点仍是研读《四书》、《五经》,练习做八股文,为丙辰会试做准备。在焦山,郑板桥给郑墨写了好几封信,除谈学习制艺的心得之外,还教导郑墨治学要有重点,要精读一部分书。郑板桥在焦山并不闭户读书,常游于古松、翠竹、平沙、峭壁、远水之间。他认为这也无不是在读书。焦山西侧沿江一带,全为峭岩陡壁,其间有宋元、明历代游客的题刻。其中还有著名的《瘗鹤铭》。相传王羲之平生极爱鹤,有一年他到焦山游览,看到山上有一对白鹤,长的十分可爱。数年之后,他再游焦山时,发现这对白鹤已经死了,心里十分悲伤,于是挥笔写就《瘗鹤铭》表示悼念。《瘗鹤铭》原刻在焦山西麓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康熙五十二年镇江知府陈鹏年邀人从江中捞出残碑五块,仅剩81个完整字,11个残缺字。据说郑板桥隶、楷结合的“六分半字”,就是从《瘗鹤铭》得到的启示。有人曾写绝句说:“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晚摹《瘗鹤》兼山谷,别开临池路一条。”郑板桥读书之暇还到镇江南郊“山中访旧僧”。他写有《招隐寺访旧五首》和《满江红?招隐寺》纪游。

    [7] 韩愈,号昌黎。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唐宪宗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让大家瞻仰。一班王公大臣,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千方百计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 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表示虔诚。韩愈是向来不信佛,他对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8] 和尚成了佛的罪人,秀才亦是孔子的罪人。当今,和尚骂秀才,秀才骂和尚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做和尚的要真信佛道,做秀才的要真正做文化的传人。

    [9]暾,音tun, 朝暾,早上和煦的阳光。

    [10]王羲之,字逸少

    [11]董其昌,字思白。

    [12]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苞自幼聪慧,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后因给《南山集》作序案发,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1736年),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病逝,享年82岁。

    [13]挹, 音yi, 接受,汲取。

    [14]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 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

    [15]唐代大书家欧阳询(557——641),湖南临湘人。曾任太常博士、太子率更令,因而有“欧阳率更”之称。他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按历史地位看,他属于隋唐之间的学者,因其大半生经历在崇尚北方文化的隋朝;入唐后,虽名位日隆,然事实上,只是钦定弘文馆内一名学士,奉命主编类书,当一名书法教授而已。欧阳询创立的楷书,名闻后世,留存于今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皆为后世楷模。所谓“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即以他的书格总结的结字规律;后人从中衍化出许多书学理论。又因欧字循规蹈矩,结构严正,后世科举取士常以欧字为考卷标准书体,相沿成习,越演越烈,被近世讽为刻板的“馆阁体”。这一责任不应由欧阳询来负,而应由历代封建统治者来负。

    [16] 郊寒岛瘦,语出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后人遂以指凄苦的诗文意境风格。其中“郊寒”即孟郊的诗风,孟郊(751-814)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近50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事孝,其《游子吟》为唐诗中之极品。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韩愈为之作墓志铭。孟郊前期由隐而仕,诗皆言志,有为而作;后期仕途坎坷,诗转向抑郁,形成险怪诗风。“岛瘦”乃指贾岛的诗风,贾岛(779-843),字浪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在洛阳以诗文投谒韩愈,因有吟诗冲犯韩愈马头之“推敲”佳话流传。其五古宗法韩愈、孟郊,喜为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