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戒无亏、恒为阿练若者;或山居养志、不营流俗者,皆足以宣寄大化,亦所以示物以道。弘训作范,幸兼内外,其有违于此者,皆悉罢道,所在领其户籍。严为之制,速申下之。”

    义熙之季,目为“五横”:

    《弘明集·释驳论》:“晋义熙之年,江左袁、何二贤,商略治道,讽刺时政,发五横之论。……世有五横,而沙门处其一焉。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谕,一则迫胁。云行恶必有累劫之殃,修善便有无穷之庆。敦厉引导,逼强切勒,上减父母之养,下损妻孥之分,会同尽肴膳之甘,寺庙极壮丽之美,割生民之珍玩,崇无用之虚费,罄私家之年储,阙军国之资实。”

    而北魏太武,因信道教,兼恶沙门不法,遂盛加诛戮。

    《魏书·释老志》:“世祖得寇谦之道,以清净无为,有仙化之证,遂信行其术。时司徒崔浩,博学多闻,帝每访以大事。浩奉谦之道,尤不信佛,与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会盖吴反杏城,关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沙门种麦寺内,御驺牧马于麦中,帝入观马。沙门饮从官酒,从官入其便室,见大有弓矢矛楯,出以奏闻,帝怒曰:‘此非沙门所用。’……命有司案诛一寺,阅其财产,大得酿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窟室,与贵室女私行淫乱。帝既忿沙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又诏曰:‘自王公以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又下诏曰:‘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虽言胡神,问今胡人,共云无有。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强之徒,接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是岁真君七年三月也。”

    然宋、魏对峙,宋不之禁,沙门多避难南来。

    《高僧传》:“僧导立寺于寿春,会虏灭佛法,沙门避难投之者数百,悉给衣食。其有死于虏者,皆设会行香,为之流涕哀恸。”

    至魏文帝时,复弛其禁。

    《魏书·释老志》:“高宗践极,诏诸州、郡、县各听建佛图一区,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

    明帝正光初,释、李之辩,释氏优胜,李宗遂屈焉。

    齐、周对峙之时,道、释之争尤烈。齐尚佛教,令道士皆染剃。

    《续高僧传》:“文宣受禅,齐祚大兴。天保年中,释、李二门,交竞优劣。会梁武启运,天监三年,下敕舍道,道士陆修静不胜其愤,遂与门人亡命,叛入北齐,倾散金玉,赠诸贵游,托以襟期,冀兴道法。帝惑之,乃敕召诸沙门与道士对校道术,昙显对之,帖然无验,诸道士等相顾无颜。文宣处座,自验臧否。其徒尔日皆舍邪从正,求哀济度;未发心者,敕令染剃。”

    周崇儒术,辩论频年。

    《北周书·武帝纪》:“天和三年八月癸酉,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等,亲讲《礼记》。”“四年二月戊辰,帝御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释老义。”“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辩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后遂断佛、道二教,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北周书·武帝纪》:“建德三年五月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续高僧传》:“天和四年,岁在己丑,三月十五日,敕召有德众僧、名儒道士、文武百官二千余人于正殿。帝升御座,亲量三教优劣废立,众议纷纭,各随情见,较其大抵,无与相抗者。至其月二十日,又依前集,众论乖咎,是非滋生,并莫简帝心,索然而退。至四月初,敕又广召道俗,令极言陈理,又敕司隶大夫甄鸾,详佛道二教,定其先后浅深同异。鸾乃上《笑道论》三卷。至五月十日,帝又大集群臣,详鸾上论,以为伤蠹道士,即于殿庭焚之。……至建德三年,岁在甲午,五月十七日,乃普灭佛、道二宗。”“帝遂破前代关山东西数百年来官私佛寺,扫地并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禹贡》八州,见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然犹立通道观,以阐教义。

    《北周书·武帝纪》:“建德三年六月戊午,诏曰: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迹玄文,所以济养黎元,扶成教养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续高僧传》:“别置通道观,简释、李有名者,普著衣冠,为学士焉。”

    视魏太武之肆行诛戮者有别。盖自佛教输入以来,疑信杂出,绵历岁年,至是遂成三教鼎立之势。

    《旧唐书·经籍志》:“《齐三教论》七卷,卫元嵩撰。”[3]

    其诋诃排挤者,虽以道家为当,然至隋世,道教仍屈于佛焉。

    《隋书·经籍志》:“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羡、处冲虚而已,无上天官符箓之事。其《黄帝》四篇,《老子》两篇,最得深旨。故言陶弘景者,隐于句容,好阴阳五行、风角星算,修辟谷导引之法,受道经符箓,武帝素与之游。及禅代之际,弘景取图谶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献之,由是恩遇甚厚。又撰《登真隐诀》,以证古有神仙之事。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则能长生,与天地永毕。帝令弘景试合神丹,竟不能就,乃言中原隔绝,药物不精故也。帝以为然,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三吴及边海之际,信之逾甚。陈武世居吴兴,故亦奉焉。后魏之世,嵩山道士寇谦之,自云尝遇真人成公兴,后遇太上老君,授谦之为天师,而又赐之《云中音诵科诫》二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气导引之法,遂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鲜丽。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其后又遇神人李谱,云是老君玄孙,授其《图篆真经》劾召百神,六十余卷,及销炼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太武始光之初,奉其书而献之。帝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祀嵩岳,迎致其余弟子,于代都东南起坛宇,给道士百二十余人,显扬其法,宣布天下。太武亲备法驾,而受符箓焉。自是道业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箓,以为故事,刻天尊及诸仙之像而供养焉。迁洛已后,置道场于南郊之傍,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并有道士哥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后齐武帝迁邺,遂罢之。文襄之世,更置馆宇,选其精至者使居焉。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寻与佛法俱灭。开皇初,又兴,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4]

    * * *

    [1] 中述汉、魏之制见前。

    [2] 其论见《南史》及《弘明集》中。

    [3] 据此,是三教之名,始于周世。

    [4] 《魏书·释老志》纪道士之事甚详,然限于魏世,故引此《志》略述其梗概。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