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代疆域最广,然其藩部与治理中国之法迥殊。《元史·地理志》仅载中书省及行中书省所属之路、府、州、县,西北诸藩则附录其地名,不能详其建置道里也。

    《元史·西北地附录》,笃来帖木儿、月祖伯、不赛因三藩所辖之地,及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清代考求《元史》者,据《经世大典图》,推究其方位,证以今地,十九可信。学者须读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屠寄《蒙兀儿史记》、丁谦《经世大典图考》等书。

    明之疆域,殆仅得元之半,为直隶者二,为布政司者十三。西北各地,仍为蒙古所有,交趾布政司,立而复废,故亦无足称述。惟元、明两朝,开辟云、贵等省及置川、广等土司,于中国本部亦有开拓之功。欲知清代之开拓者,不可不考其由来也。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自开元之季,南诏渐强。天宝九载,遂有云南之地,僭国号曰大蒙。贞元十年,改国号曰南诏。大中十三年,改称大礼。光化四年,国乱,改称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国号大天兴。明年,称大义宁。石晋天福二年,属于大理,宋初因之。自熙宁八年以后,段氏衰。元祐元年,高氏代立,号大中国。元符二年,段氏复兴,号后理国。淳祐十二年[1],蒙古忽必烈灭大理[2]。元至元十三年,立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元亡,其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段明分据其地。洪武十五年,讨平之,始置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禹贡》荆、梁二州荒裔,自春秋以来,皆为蛮夷地。汉时亦为牂柯南境。三国时,相传诸葛武侯封牂柯蛮酋济火为罗甸王,国于此。唐时,罗罗鬼主居之。宋时,为罗施鬼国地。元于此置八番、顺元等处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四川行省。至元二十八年,改隶湖广行省。明初,以其地分隶四川、湖广、云南三布政司。洪武十五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始建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明史·土司列传》:“西南诸蛮,有虞氏之苗,商之鬼方,西南之夜郎,靡莫、卬、莋、僰、爨之属,皆是也。自巴、夔以东,及湖湘岭峤,盘踞数千里,种类殊别。历代以来,自相君长。……迨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

    清起满洲,抚有东胡及内蒙诸部。入关后,奄有明代两直隶十三布政司之地[3]。康熙二十二年,收台湾。三十六年,平外蒙古。乾隆二十二年,平准部,二十四年,平回部,遂合为新疆省。而青海、蒙古、西藏喇嘛,亦于康、雍间,先后用兵平之。其幅员之辽廓,远非宋、明所及,故清代诸帝恒以此自诩。然属地既多,治理匪易,或以宗教之异,或因种族之殊,虽同属一主权,而文化之相去甚远,虽及今日,亦尚未能齐一焉。

    清之十八省,号曰中国本部。以大致言之,固可谓为汉族世居之地,其文化远过于各属部。然即此十八省中,人种错杂,文言歧异,殆亦不可胜举。西南各省之种人,曰苗,曰瑶,曰蛮,曰倮,曰仡佬,曰夷,曰土人,每种复分数种至数十种,而其单种如黎人、侗人之类,复有数十种。语言文字,往往与汉人殊,风俗习惯,亦都截然不同,是固不可以一概论也。

    《地理讲义》(姚明煇):“我国南境居民,华夏而外,种类纷繁,色目众多,不胜缕述。近人括之以苗族,古人号之曰南蛮。今由滇、蜀而东,历黔、楚、两粤,迤及闽、浙山谷中最盛。或袭土职,或已归流,或守旧习,或同华化。总计苗之种二十有八,瑶之种十有一,蛮之种十有四,倮之种十有八,仡佬之种五,夷之种三,土人之种三;而单种则如僰人,如白人,如蒲人,如沙人,如莽人,如侗人,如黎人,如皿人,如佒人,如伶人,如伢人,如佷人,如僮人,如侬人,如仲人,如俅人,如怒人,如蛮人,如木佬,如仡兜,如土僚,如么些,如八番,如六额子;其他则如、佯、伶、侗、瑶、僮。此皆《皇清职贡图》所载,而尚有《职贡图》所不载者也。”

    元征大理,而顺宁、腾越之地以通;明讨思南,而石阡、黎平诸府以辟。有清一代,开拓土司,改为汉官者尤多。而至清季,犹存土司五百六十有奇[4],其未开化者多矣。分列如下。

    (续表)

    (续表)

    《清季经营西康始末记》:“西康委员有得荣[5]、江卞[6]、贡觉[7]、桑昂[8]、杂瑜[9]、三岩[10]、甘孜[11]、章谷[12]、道坞[13]、瞻对[14]、炉定桥[15]等委员,皆未设县治,姑先设征粮委员者,其奏设流官之时,均在宣统中。”

    各地种人,虽与汉人迥殊,然渐摩礼俗,间亦与汉人同化,清代诸书多有纪述之者。

    《黔记》(李宗昉):“宋家苗,在贵阳安顺二属,多读书者。”“水仡佬,在施秉、余庆等属,俱循汉礼,知法畏官。”“休佬苗,在清平都匀者,衣服与汉人同,遵师教,多有入泮者。”“紫姜苗,在平越州者,读书应试,见之者多不识为苗。”“侗家苗,在荔波县,虽通汉语,不识文字,以木刻为信。”

    《古州杂记》(林溥):“苗人素不识字,无文券。即货卖田产,惟锯一木刻,各执其半,以为符信。今则附郭苗民悉敦弦诵,入郡庠者接踵而起。”[16]

    《粤滇杂记》(赵翼):“仲家苗,已有读书发科第者。而妇女犹不着袴,某作吏,致书其妻,谓到任须袴而入。妻以素所未服,宁不赴任。”

    《说蛮》(檀萃):“诸苗中惟仲家聪慧,能读书,颇有仕宦官词臣者。姓字衣饰多与汉同,不尽用苗饰也。”“宋家苗,通汉语,识文字,勤耕织。”“侗人衣冠如汉俗者久,子弟多读书,补诸生。”“连山八排瑶最犷悍,臀微有肉尾,脚皮厚寸。太平日久,其人向化深,新兴瑶童亦能文字。”

    《苗疆风俗考》(严如煜):“苗民不知文字,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有所控告,必倩士人代书。性善记,惧有遗忘,则结于绳。为契券,刻木以为信。近设苗学[17],间亦有知命童子入学,日负杂粮数升,就师传授句读,默记而归,中亦有甚聪俊者。”“仡佬中童子聪秀者,读书识字,略解文义,书状能自作。”

    上皆记乾、嘉间各种人开化之状也。而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谓龙氏为礼乐之乡:

    滇之东,土司称文物者,以龙氏为最。盖其先于周汉上诸姬也。其族通汉书、汉语者十九,而一秉周制,翩然风雅,骎骎乎礼乐之乡。

    则土司之中,亦有文化高于清代者。盖中国圣贤之裔,沦为荒徼,不可以他地未开化之人例之也。

    清初东北疆域辽廓,东有库页岛,北逾兴安岭,南有俄之沿海州,顾以地广而荒,不甚爱惜。自康熙迄光绪,迭为俄人、日人所侵占,遂至仅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为界,然一考其内部之开化,则清之忽视东三省,殆不止于损失边地也。盖辽东之地久属中国,而自辽、金以降,其文化转日晦塞,清之入关,务保守其旧俗,凡东三省悉以将军、都统治之,与内地政体迥异。至光绪末年,始仿内地行省之例,设立道、府、州、县,文化之不进,实由于此。又清初禁例极严,出入山海关,必凭文票。

    《柳边纪略》(杨宾):“凡出关者,旗人须本旗固山额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满文票,汉人则呈请兵部或印官衙门起汉文票。至关,旗人赴和敦大北衙记档验放,汉人赴通判南衙记档验放。进关者如出时记有档案,搜检参貂之后,查销放进。否则汉人赴附关衙门起票从南衙验进,旗人赴北衙记档即进。”

    故汉人多不乐至其地,惟谪戍者居焉。其地之荒陋,有极可笑者。《柳边纪略》:

    陈敬尹于顺治十二年流宁古塔,尚无汉人。满洲富者,缉麻为寒衣,捣麻为絮,贫者衣麑鹿皮,不知有布帛。有拨什库某,得一白布缝衣,元旦服之,见者羡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