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陆放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苏东坡以后,便是陆游了。他的诗,也是写实,和杜甫一样。不过他的境遇,较为安乐,和杜甫不同;他的性情,偏于闲散,和杜甫不同,所以写的实情实事也不同。所写的虽不同,而写法却是一样。所以陆游的诗,我也当它是写实看。

    然杜诗所包甚广,杜甫才力雄厚,不是陆游所能够及的。陆游所擅长的,只是杜甫的一部分;而杜甫所有藻丽的地方,陆游一概没有:这便是他们二人的异同了。

    (二)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他的祖父,名叫陆佃,在宋徽宗时,官至尚书左丞。游少时因荫得官,后为秦桧所忌;桧死,才擢编修,出知夔、严二州。当范成大为蜀帅时,游为参议官,故居蜀最久。晚年家居,恬淡自乐,所为诗善写乡村闲居之乐趣。卒年八十五。诗稿最多,总署《剑南》。以上所述,便是陆游的简单小传了。

    (三)

    论陆游的诗,可先一看他的渊源:陆游和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师事曾几,传其诗法。试看赵庚夫《题曾几诗集》云:“清于月白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而曾几的诗法,又自黄庭坚得来。试看陆游替他做的墓志铭,有“以杜甫黄庭坚为宗”之语,而黄庭坚又是学杜甫的死做。只字半句,不肯轻出(这八个字是《宋诗钞·山谷诗钞》小传上的话);而他的性情,又极偏僻,所以做成一种生硬的诗(这种偏僻的性情,我以为像孟郊、李贺及屈原)。

    由杜甫的一支,而黄庭坚,而曾几,而陆游,屡有变化;不过到了陆游,已脱尽了硬做的习气,变而为自然,这一点也就是陆游比黄庭坚更好的所在了。

    陆游间接再间接从杜甫得来的好处,就是写实。这种师承,在今日看起来,似乎没有研究的必要;但当时的事实,确是如此。陆游的诗,不是一味地摹仿杜甫,也不是摹仿黄庭坚和曾几,须知渊源和摹仿不同。

    南宋以来,诗人多宗黄庭坚:或是直接,或是间接,无不从黄庭坚一派出来。而黄庭坚又是学杜甫,所以《宋诗钞》有“宋诗大半从少陵分支”之语。然我以为这句话,只可说从黄庭坚以后是如此,黄庭坚以前却不然,不能包括一切宋诗。

    黄庭坚一派的诗,就是有名的“江西派”。然我以为过于生硬,终不是极好的诗。若陆游、范成大、杨万里三人,虽皆出于黄庭坚,然浅语常谈,信口道出,极其自然,和“江西派”的生硬不同。这三人中,尤以陆游为最好。

    (四)

    我以为放翁最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描写乡村闲居的乐趣。不但是诗,他有两篇散文,也可称是写实的妙文,就是《居室记》和《东篱记》。这两篇文,很简短的,我现在把它录在这里,和他的诗参看。那《居室记》云:

    陆子治室于所居堂之北,其南北二十有八尺,东西十有七尺。东西北皆为窗,窗皆设帘障,视晦明寒燠为舒卷启闭之节。南为大门,西南为小门。冬则析堂与室为二,而通其小门以为奥室,夏则合为一,而辟大门以受凉风。岁暮必易腐瓦,补罅隙,以避霜露之气。朝晡食饮,丰约惟其力,少饱则止,不必尽器;休息取调节气血,不必成寐;读书取畅适性灵,不必终卷。衣加损,视气候,或一日屡变。行不过数十步,意倦则止。虽有所期处,亦不复问。客至,或见或不能见。间与人论说古事,或共杯酒,倦则亟舍而起。四方书疏,略不复遣,有来者,或亟报,或守累日不能报,皆适逢其会,无贵贱疏戚之间。足迹不至城市者率累年。少不治生事,旧食奉祠之禄,以自给。秩满,因不复敢请,缩衣节食而已。又二年,遂请老。法当得分司禄,亦置不复言。舍后及旁,皆有隙地,莳花百余本。当敷荣时,或至其下,方羊坐起,亦或零落已尽,终不一往。有疾,亦不汲汲近药石,久多自平。家世无年,自曾大父以降,三世皆不越一甲子,今独幸及七十有六,耳目手足未废,可谓过其分矣。然自记平昔于方外养生之说,初无所闻,意者日用亦或默与养生者合,故悉自书之,将质于山林有道之士云。庆元六年八月一日,山阴陆某务观记。

    《东篱记》云:

    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埋五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一敷荣,童子皆来报惟谨。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复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辞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昔老子著书,末章自小国寡民,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意深矣。使老子而得一邑一聚,盖真足以致此。呜乎!吾之东篱,又小国寡民之细者欤?开禧元年四月乙卯记。

    这两篇散文,写他晚年闲居时自己的事情,很是忠实。论文,也简洁苍老,因为他是老年人的手笔,所以才这样的苍老。所谓写实,不一定要是立在第三者的他位,描写低级社会的情形,才算写实;就是写自己的事,写得真实不虚,都算写实。写实固然要细细地描写,像这两篇很简短的文字,似乎不能充分地描写;然它一句一句,都是实在的情形,像《居室记》一篇,室内一切的物,一切的事,都写得很周到,这正是中国文字简洁的好处。我们不能因为它篇幅这么短,便以为太简略了。

    (五)

    我们再将眼光注在这一点,去看陆放翁的写实诗。他最会描写乡村特殊的情形,如《秋日郊居》云: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

    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

    (自注云: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按:我们读了这首诗,至少可以知道当时候的村塾儿童所读的书,是《杂字》《百家姓》之类。又我们常称乡村私塾先生为冬烘先生,然究不知它的出处,今读了此诗,才恍然明白。冬烘先生,就是冬学先生。冬学之例,在如今已没有了(指我们小时候所住的乡村而言,旁的地方,我不知道),所以冬学二字,也不懂。冬学大约因为春夏秋三季,农家孩子,要在田里做工,只有冬天,有闲工夫读书,所以便有这种特别的冬学,来招收这些学生。可惜现在教育不能普及,乡村儿童终年失学的很多;像这样腐败的冬学,也没有了。杜诗人称为诗史,像陆放翁这样的诗,真是社会史,比杜甫专写国家大事,还要有价值。放翁诗不也可称为诗史吗?又如《杜门》云:

    寂寞山深处,峥嵘岁暮时。

    烧灰除菜蝗,送芋谢牛医。(蝗读去声)

    笕水晨浇药,灯窗夜覆棋。

    杜门君勿怪,迟暮少新知。

    三四句确是乡村实事。又《春雨绝句》六首之二云:

    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

    杀风景处君知否?正伴邻家救麦忙。

    天公似欲败蚕麰,雨冒南山暮不收。

    女痴儿那念此,贪看蝌蚪满清沟。

    这两首诗,也是乡村写真。第一首中救麦二字,是乡村的特别名词,读者请注意它!又《对食戏作》二首云: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灵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

    按:五般馄饨,不知是什么,恐怕般当作盘,但不能一定说是如此。又如《新岁》云:

    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

    老庖供傅饦,跣婢暖屠苏。

    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

    儿童欺老瞆,灯下聚呼卢。

    《赛神》云:

    岁熟乡邻乐,辰良祭赛多。

    荒园抛鬼饭,高杌置神鹅。

    人散丛祠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