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事君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升任司徒,认为天下将乱,遂不理世事,以纵情山水为乐。《晋书》卷四十三有传。阮逸注云:“戎典选,未尝进寒素,近虚名,天下目为膏肓之疾,及愍、怀之废,又无一言以谏,但苟且简静容身而已,实非贤。”

    【译文】

    文中子说:“山涛真是宽宏明达之人!对人颇多认可而很少责怪。”有人问:“王戎贤明吗?”文中子说:“王戎要是贤明,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贤明的人了。”

    3.21 子曰:“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①,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②。”

    【注释】

    ①陈思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故称“陈思王”。

    ②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阮逸注云:“魏祖欲立为太子,植不自雕砺,饮酒晦迹。兄文帝矫情自饰,以为求嗣,人不知子建让兄耳。”

    【译文】

    文中子说:“曹植可谓明达事理之人,把天下让给兄长,世人却不知道。”

    3.22 子曰:“君子哉!思王也①。其文深以典。”

    【注释】

    ①君子哉!思王也:实模仿《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思王,指陈思王曹植。

    【译文】

    文中子说:“曹植真是君子啊!他的文章深刻而典雅。”

    3.23 房玄龄问史。子曰:“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①。”问文。子曰:“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②。”

    【注释】

    ①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实模仿《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②塞:阮逸注云:“不通理曰‘塞’。”

    【译文】

    房玄龄问史书。文中子说:“古时的史书辨明王道,现今的史书夸耀文采。”又问文章。文中子说:“古时的文章言辞简约而事理明达,现今的文章言辞冗繁而事理不通。”

    3.24 薛收问《续诗》。子曰:“有四名焉,有五志焉①。何谓四名?一曰化,天子所以风天下也②;二曰政,蕃臣所以移其俗也③;三曰颂,以成功告于神明也;四曰叹,以陈诲立诫于家也④。凡此四者,或美焉,或勉焉,或伤焉,或恶焉,或诫焉,是谓五志。”

    【注释】

    ①志:志意与内涵。

    ②风天下:《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即教化天下。

    ③蕃臣:阮逸注云:“蕃臣比古诸侯。”即地方官员。移其俗:即移风俗。《毛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唐孔颖达疏云:“有风俗伤败者,王者为政,当易之使善。”

    ④诲:教诲,教导。

    【译文】

    薛收问《续诗》。文中子说:“有四种名称,有五种志意。四种名称是什么?第一是化,天子用来教化天下;第二是政,地方官员用来移风易俗;第三是颂,用来把成就的功业禀告神明;第四是叹,用来教导并约束家人。共此四种,或赞美,或勉励,或批判,或厌恶,或告诫,这就是五种志意。”

    3.25 子谓叔恬曰:“汝为《春秋》《元经》乎?《春秋》《元经》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①,曲直之绳墨也②,失则无所取衷矣③。”

    【注释】

    ①权:秤砣。衡:秤杆。

    ②绳墨:木工画直线的墨线和墨盒。

    ③衷:阮逸注云:“中也。”此指准则。

    【译文】

    文中子对叔恬说:“你研习《春秋》《元经》了吗?《春秋》《元经》之于王道,就好比称量轻重的秤砣和秤杆,测定曲直的墨线和墨盒,没有它们就失去了掌握王道的准则。”

    3.26 子谓:“《续诗》之有化,其犹先王之有《雅》乎?《续诗》之有政,其犹列国之有《风》乎?”

    【译文】

    文中子说:“《续诗》中的‘化’,应该就相当于《诗经》中的《雅》吧?《续诗》中的‘政’,应该就相当于《诗经》中的《风》吧?”

    3.27 子曰:“郡县之政①,其异列国之风乎②!列国之风深以固,其人笃,曰:‘我君不卒求我也③。’其上下相安乎!及其变也,劳而散,其人盖伤君恩之薄也,而不敢怨④。郡县之政悦以幸⑤,其人慕⑥,曰:‘我君不卒抚我也。’其臣主屡迁乎!及其变也,苛而迫,其人盖怨吏心之酷也,而无所伤焉。虽有善政,未及行也。”魏徵曰:“敢问列国之风变,伤而不怨;郡县之政变,怨而不伤;何谓也?”子曰:“伤而不怨,则不曰犹吾君也,吾得逃乎?何敢怨?怨而不伤,则不曰彼下矣,吾将贼之,又何伤?故曰三代之末,尚有仁义存焉;六代之季⑦,仁义尽矣。何则?导人者非其路也。”

    【注释】

    ①郡县之政:此指郡县制度。

    ②列国之风:此指分封制度。

    ③卒:最终,终究。此指从根本而言、就本质而言。

    ④不敢:此指不会。

    ⑤悦以幸:阮逸注云:“苟悦其民,幸于成功。”悦,取悦。幸,侥幸。

    ⑥慕:阮逸注云:“故民亦择善而慕之。”意谓贪慕利益。

    ⑦六代:指晋、宋、北魏、北齐、北周、隋。

    【译文】

    文中子说:“郡县之制与分封之制是完全不同的!分封之制历史悠久制度稳固,百姓笃厚朴实,会说:‘天子本就对我们毫无所求。’因此国家上下也就相安无事了!等到衰亡之时,百姓劳苦而人心离散,人们都会感伤天子恩德的减少,而不会心怀怨恨。郡县之制只知取悦于民侥幸成功,百姓贪慕利益,会说:‘天子本就对我们没有丝毫抚恤。’因此地方官员也就屡屡变动了!等到变乱之时,政令苛刻而官吏催迫,人们都会怨恨官吏心地的冷酷,而不会有所感伤。即便有好的政令,也来不及施行。”魏徵说:“请问分封之制衰亡了,百姓感伤而不怨恨;郡县之制变乱了,百姓怨恨而不感伤;为何这样说?”文中子说:“百姓感伤而不怨恨,会说这毕竟还是我的国君啊,我怎么能逃走呢?怎么会怨恨呢?百姓怨恨而不感伤,会说此人败亡了,我要收拾他,又怎么会感伤呢?所以说三代之后,尚有仁义留存于世;六代以下,仁义不复存在。为何会这样呢?是因为引导人们的人走的不是正道。”

    3.28 子曰:“变风、变雅作而王泽竭矣①,变化、变政作而帝制衰矣。”

    【注释】

    ①变风、变雅:《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即《风》《雅》中反应周朝衰败的作品,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实为划分时代治乱的标准。王泽:阮逸注云:“周先王之泽。”此处“王泽”实与下文“帝制”相对,故当作“王道”。竭:《左传·宣公十二年》:“律否臧,且律竭也。”西晋杜预注云:“竭,败也。”

    【译文】

    文中子说:“变风、变雅的兴起意味着王道的衰败,变化、变正的兴起意味着帝制的衰亡。”

    3.29 子曰:“言取而行违,温彦博恶之①;面誉而背毁②,魏徵恶之。”

    【注释】

    ①温彦博(574——637):字大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之弟。初仕隋朝,任文林郎、通直谒者、幽州司马,后归唐,历任幽州大都督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等职。殚精竭虑,一心为公,后封西河郡公,进封虞国公。《旧唐书》卷六十一、《新唐书》卷九十一有传。

    ②面誉而背毁:实模仿《庄子·盗跖》:“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意指当面赞誉而背后诋毁。

    【译文】

    文中子说:“言语赞同而行动却相违背,温彦博厌恶这样的人;当面赞誉而背后诋毁,魏徵厌恶这样的人。”

    3.30 子曰:“爱生而败仁者,其下愚之行欤①?杀身而成仁者,其中人之行欤②?游仲尼之门,未有不迨中者也③。”

    【注释】

    ①下愚:最愚笨的人。《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②中人:常人,普通人。《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③迨(dài):达到。

    【译文】

    文中子说:“爱惜生命而败坏仁义,应该是蠢人的做法吧?牺牲自己来成全仁义,应该是常人的做法吧?学习孔子之道,没有不达到常人的。”

    3.31 陈叔达为绛郡守①,下捕贼之令,曰:“无急也,请自新者原之②,以观其后。”子闻之曰:“陈守可与言政矣。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苟非君子,焉能固穷③?导之以德,悬之以信④,且观其后,不亦善乎?”

    【注释】

    ①陈叔达:见2.3条注。

    ②原:宽恕,原谅。

    ③苟非君子,焉能固穷:阮逸注云:“小民穷则盗。”即小民皆非君子,故饥寒困穷至则为盗。固穷,安守穷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④导之以德,悬之以信:实模仿《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陈叔达担任绛郡太守,下达捕贼命令,说:“不要急着抓捕,那些改过自新的人就宽恕他们,看他们以后的表现。”文中子听到后说:“可以和陈郡太守谈论为政之道了。君主无道,民心离散已久。若不是君子,怎能安守穷困?用仁德教导百姓,标榜诚信,而后再看他们的表现,不是很好吗?”

    3.32 薛收问:“恩不害义,俭不伤礼,何如?”子曰:“此文、景尚病其难行也①。夫废肉刑害于义②,损之可也;衣弋绨伤乎礼③,中焉可也。虽然,以文、景之心为之可也,不可格于后④。”

    【注释】

    ①病:担心,忧虑。《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②肉刑:指损伤肌肤、残害人体的残酷刑罚。具体有黥(qíng,刺面)、劓(yì,割鼻)、刖(yuè,斩足)、宫(割势)等刑罚。《汉书·刑法志》:“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废肉刑,即汉文帝废除肉刑之事,见《史记·孝文本纪》。

    ③弋绨(tì):黑色粗厚的丝织品。《汉书·文帝纪》:“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唐颜师古注云:“弋,黑色也。绨,厚缯。”

    ④格:见2.34条及注。

    【译文】

    薛收说:“施恩而不妨害义,节俭而不妨害礼,怎么样?”文中子说:“汉文帝、汉景帝尚且担心难以做到。废除肉刑妨害了义,减轻肉刑即可;身穿弋绨损害了礼,穿着适当即可。虽然是这样,以文帝、景帝之心为政则可,但却不能作为后世的准则。”

    3.33 子曰:“古之事君也以道,不可则止①;今之事君也以佞,无所不至。”

    【注释】

    ①古之事君也以道,不可则止:实模仿《论语·先进》:“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译文】

    文中子说:“古时以正道奉侍君主,不行就辞官归隐;现今以谄佞奉侍君主,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3.34 子曰:“吾于《赞易》也①,述而不敢论②;吾于《礼》《乐》也,论而不敢辩③;吾于《诗》《书》也,辩而不敢议④。”或问其故。子曰:“有可有不可。”曰:“夫子有可有不可乎?”子曰:“可不可,天下之所存也,我则存之者也⑤。”

    【注释】

    ①《赞易》:即孔子传承《周易》时所做的编订与阐释等工作。此指《周易》。《尚书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②述而不敢论:实承袭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卷四云:“述者,传于旧章也;作者,新制作礼乐也。”即编修传承而不另立新论。

    ③论而不敢辩:阮逸注云:“论沿革而已,不敢辩兴衰之极。”辩,辩明,讨论。极,准则,标准。此指道理。

    ④辩而不敢议:阮逸注云:“辩治乱之事,不敢议其得失之由。”辩,辩明。此指辩明天下治乱。议,讨论。此指讨论为政得失的原因。

    ⑤存:存续,保存并延续。

    【译文】

    文中子说:“我对于《周易》,只敢编修传承而不敢另立新论;我对于《礼》《乐》,只敢论述沿革而不敢讨论兴衰之道;我对于《诗》《书》,只敢明辩治乱而不敢讨论为政得失。”有人问为什么。文中子说:“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问:“先生您也要面对可与不可的选择吗?”文中子说:“可与不可,是天地间永存的道理,我就是存续这个道理的人。”

    3.35 子闲居俨然①,其动也徐,若有所虑;其行也方②,若有所畏。其接长者,恭恭然如不足③;接幼者,温温然如有就④。

    【注释】

    ①俨(yǎn)然:庄重严肃。《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又《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②方:即“方步”,走路缓慢而小心之貌。

    ③恭恭然如不足:似当为“恭恭然其言如不足”约略之言,“其言如不足”实模仿《论语·乡党》:“其言似不足者。”北宋邢昺疏云:“其言似不足者,下气怡声,如似不足者也。”声音和缓,好像气息不足,即说话态度恭敬,语气谦卑。

    ④温温:柔和、和蔼貌。就:迁就。

    【译文】

    文中子闲居时庄重严肃,他行动舒缓,仿佛有所思考;他走路缓慢,仿佛有所畏惧。他对待长者,态度恭敬,语气谦卑,好像气息不足;对待幼者,态度和蔼,语气温柔,好像有所迁就。

    3.36 子之服俭以洁,无长物焉①,绮罗锦绣不入于室②。曰:“君子非黄白不御③,妇人则有青碧④。”

    【注释】

    ①长物:多余之物。此指衣服上的配饰。长,阮逸注云:“剩也。”

    ②绮罗锦绣不入于室:华丽精美的衣服不会进入屋室,即屋中没有华丽精美的衣服,意在说明文中子从不穿华美的衣服。绮罗,丝绸制成的华美衣服。锦绣,纹绣精美的衣服。

    ③黄白:阮逸注云:“取自然丝色。”即织物的自然本色。

    ④青碧:青碧色。阮逸注云:“染之易者。”

    【译文】

    文中子的衣服简朴而整洁,没有配饰,从不穿华丽精美的衣服。说:“君子非黄、白本色衣物不穿,妇女则穿青碧色即可。”

    3.37 子宴宾无贰馔①,食必去生②,味必适③。果菜非其时不食④,曰:“非天道也。”非其土不食,曰:“非地道也。”

    【注释】

    ①无贰馔(zhuàn):阮逸注云:“不重(chóng)味。”即没有两道菜。馔,菜肴,食物。

    ②食必去生:《论语·乡党》:“失饪,不食。”西汉孔安国注云:“失饪,失生熟之节也。”去生,把食物烧熟。

    ③适:适中。

    ④果菜非其时不食:《论语·乡党》:“不时,不食。”“不时”存两解:东汉郑玄注云:“不时,非朝夕日中时。”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卷五云:“江熙云:‘不时,谓生非其时,若冬梅李实也。’”此外,《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谷物菜果,不时不食;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时,时令,季节。

    【译文】

    文中子招待宾客只有一道菜,吃饭一定要把食物烧熟,味道适中。不是当季的果蔬不吃,说:“不合天道。”不是当地所产的食物不吃,说:“不合地道。”

    3.38 乡人有穷而索者①。曰:“尔于我乎取,无扰尔邻里乡党为也②,我则不厌。”乡人有丧,子必先往,反必后③。子之言应而不唱④,唱必有大端⑤。子之乡无争者。或问人善,子知其善则称之,不善,则曰:“未尝与久也。”

    【注释】

    ①索:索求,索要。

    ②乡党:乡里,乡亲。

    ③反必后:一定是最后返回。反,同“返”。

    ④应:回应,回答。唱:同“倡”,倡议,建议。

    ⑤端:原委,原因。

    【译文】

    乡里有人来要东西。文中子说:“你来我这儿拿吧,不要打扰邻里乡亲,我不怕麻烦。”乡人有丧事,先生一定最先赶到,最后离开。先生说话只是简单作答而不会有所建议,如果有所建议势必有重要的原因。先生所居之乡没有争斗。有人问人好坏,先生知道这个人好就称赞他,如果不好,就说:“我与他交往时间不长。”

    3.39 子济大川,有风则止。不登高,不履危①,不乘悍②,不奔驭③。乡人有水土之役④,则具畚锸以往⑤,曰:“吾非从大夫也。”

    【注释】

    ①履(lǚ):去,到。

    ②悍:阮逸注云:“悍马。”性子烈的马。

    ③驭:驾车。

    ④水土之役: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的劳役。水土,此指“平水土”。

    ⑤畚(běn):畚斗,箕畚,竹编的盛土工具。《列子·汤问》:“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锸(chā):似铁锹,掘土的工具。《汉书·王莽传》:“父子兄弟负笼荷锸。”

    【译文】

    文中子渡大河,遇大风就停止。不登临高处,不涉足险地,不骑乘悍马,不驾车飞奔。邻里乡亲如果有浚河固堤的劳役,就备好工具前往,说:“我可不是什么当官的。”

    3.40 铜川府君之丧①,勺饮不入口者三日②。营葬具,曰:“必俭也,吾家有制焉。棺椁无饰,衣衾而举③,帷车而载④,涂车刍灵⑤,则不从五世矣。”既葬之,曰:“自仲尼已来,未尝无志也。”于是立坟,高四尺,不树焉。

    【注释】

    ①铜川府君:文中子之父。见1.1条注。

    ②勺饮:即一勺之水,指水量极少。《左传·定公四年》:“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③衣衾(qīn):死人入棺时所用的衣服与被子。举:把尸体装殓入棺。《孝经·丧亲》:“为之棺椁衣衾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唐玄宗注云:“衣,谓敛衣;衾,被也;举,谓举尸内于棺也。”

    ④帷车:有帷幔的车子。

    ⑤涂车刍灵:《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东汉郑玄注云:“刍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释名·释丧制》:“涂车,以泥涂为车也。”即泥巴制成的土车和茅草扎成的草人、草马,皆为古代陪葬之物。

    【译文】

    文中子父亲的丧礼,先生三日滴水未进。准备丧葬器具,说:“一定要节俭,我家是有规矩的。棺椁不加装饰,用平时的衣服被子装殓入棺,用挂有帷幔的车子装载,陪葬的土车和草人等,五代以前就不用了。”下葬之后,说:“自孔子以来,下葬没有不立标志的。”于是垒起封土,高四尺,不栽种树木。

    3.41 子之他乡,舍人之家,出入必告,既而曰:“奚适而无禀①?”万春乡社②,子必与执事,翼如也③。

    【注释】

    ①奚:为何,怎么。适:去,往。此指出入行动。

    ②万春乡:阮逸注云:“所居乡名。”社:阮逸注云:“社祀句龙。”即进行大型祭祀典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西晋杜预注云:“其子句龙,能平水土,故死而见祀。”

    ③翼如:《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北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五:“非夫动容周旋盛德中礼之至者,谁能至此?”即动静仪容皆合礼数。

    【译文】

    文中子前往他乡,住在别人家里,出入定会告知主人,不久之后说:“怎么能有行动而不禀告呢?”万春乡举行社祭,先生一定参与帮忙,动静仪容皆合礼数。

    3.42 芮城府君起家为御史①,将行,谓文中子曰:“何以赠我?”子曰:“清而无介②,直而无执。”曰:“何以加乎?”子曰:“太和为之表③,至心为之内④。行之以恭,守之以道。”退而谓董常曰:“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⑤。”

    【注释】

    ①芮城府君:文中子之兄。见2.53条注。起家:古代出任官职。

    ②介:孤介,品行清正不随波逐流。

    ③太和:此指人的精神、内心处于平和的状态。

    ④至心:即至诚之心。

    ⑤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阮逸注云:“言隋将颠,非御史可救。”

    【译文】

    文中子之兄出任御史,临行前,对文中子说:“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文中子说:“清廉而不孤介,正直而不偏执。”问:“还有别的吗?”文中子说:“表情平和,内心诚恳。行事恭敬,谨守正道。”回来对董常说:“大厦将要倾覆,不是一根柱子所能支撑得起的。”

    3.43 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乡①。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②,不以财为礼。”子之族,婚嫁必具六礼③,曰:“斯道也,今亡矣。三纲之首不可废④,吾从古。”

    【注释】

    ①不入其乡:南宋朱熹《小学集注·嘉言》:“不入其乡,不与之共处也。”此指不与其交往、来往。

    ②各:皆,全都。《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③六礼:古代在确定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④三纲之首:即夫妇之道。《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译文】

    文中子说:“婚姻嫁娶而讨论钱财,这是野蛮人的行径,君子不会与之来往。古时男女家族,皆选择有德之人,不把钱财当作标准。”文中子的家族,婚姻嫁娶必备六礼,说:“这种方式,如今已经没有了。但是夫妇之道不可废,我遵从古礼。”

    3.44 子曰:“恶衣薄食①,少思寡欲,今人以为诈,我则好诈焉。不为夸炫②,若愚似鄙,今人以为耻,我则不耻也。”

    【注释】

    ①恶衣薄食:又作“恶衣恶食”,指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论语·里仁》:“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②夸炫(xuàn):炫耀,夸耀。

    【译文】

    文中子说:“衣食粗劣生活简朴,减少思虑去除欲望,如今人们都认为是假装的,而我却喜欢这种假装。不去夸耀,好像很愚钝鄙陋,如今人们都视为耻辱,而我却不以这样为耻辱。”

    3.45 子曰:“古之仕也,以行其道;今之仕也,以逞其欲①。难矣乎②!”

    【注释】

    ①逞其欲:阮逸注云:“厚己所欲。”即满足自己的欲望。逞,满足,实现。

    ②难矣乎:阮逸注云:“难致太平。”即难以实现天下太平。

    【译文】

    文中子说:“古人为官,是为了推行王道;今人为官,是为了满足私欲。难以实现天下太平啊!”

    3.46 子曰:“吏而登仕①,劳而进官②,非古也,其秦之余酷乎?古者士登乎仕,吏执乎役,禄以报劳③,官以授德。”

    【注释】

    ①吏:又称“胥吏”“吏员”,指地方政府中从事日常事务的办公人员。登仕:跻身仕宦,成为官员。

    ②劳:劳绩,小功。《战国策·赵策四》:“奉厚而无劳。”

    ③禄:此指赏赐。

    【译文】

    文中子说:“小吏可以跻身仕宦,小功就能提拔做官,这不是古制,应该是秦朝留下的酷政吧?古时士人方可跻身仕宦,小吏执行差役,赏赐用来酬报功劳,官职授予有德之人。”

    3.47 子曰:“美哉!公旦之为周也。外不屑天下之谤而私其迹①,曰:‘必使我子孙相承,而宗祀不绝也。’内实达天下之道而公其心,曰:‘必使我君臣相安,而祸乱不作。’深乎!深乎!安家者,所以宁天下也;存我者,所以厚苍生也。故迁都之义曰:洛邑之地,四达而平②,使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衰。”

    【注释】

    ①外不屑天下之谤而私其迹:《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私,隐藏。迹,此指善行,即周公向神灵祈祷,愿替成王受过而使成王康复之事。

    ②四达:通达四方,四通八达。

    【译文】

    文中子说:“周公旦治理周朝是多么完美啊!对外不在意天下人的毁谤而隐藏自己的善行,说:‘一定要让我周室子孙相传,宗庙祭祀不绝。’对内切实推行天下正道且秉持公正之心,说:‘一定要让我周室君臣相安,不要发生祸乱。’深刻啊!深刻啊!家庭安定,才能天下安宁;天地养育我,是让我关照苍生。因此迁都的意义在于:洛阳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有德易于兴盛,无德易于衰亡。”

    3.48 无功作《五斗先生传》①。子曰:“汝忘天下乎?纵心败矩②,吾不与也③。”

    【注释】

    ①无功:阮逸注云:“王绩,字无功,子之弟也,不遇时则纵酒,一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以见志。”《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有传。

    ②纵心:随心所欲。败矩:败坏伦常。

    ③与:赞同。

    【译文】

    王绩作《五斗先生传》。文中子说:“你忘记天下了吗?随心所欲败坏伦常,我不赞成你的做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