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停下来思考,从沉闷之中解脱出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每次发脾气前,都是你改善心境的最好时机

    生活应该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旅行。当你觉得人生太沉闷时,你可以倾听自己的心跳,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这个噪杂的世界保持距离,然后,快乐安然地再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

    临济禅师让弟子给华严禅师倒茶,但华严禅师却并没有回敬,这并非华严禅师看不起临济禅师,而是他们心中都清楚,自己有的东西,是不需要别人赐予的。比如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自心的追求以及面对人生的勇气。这些需要我们自己发掘,而不是靠着谁凭空地带给我们。

    你的内心清净明澈,你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你的内心充满了欢喜善意,你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应该不会有问题。想知道你每天的内心状态是否在正道上,那就看看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生活是映照内心状态的镜子,而且它从不会欺骗你。

    日本古时候有个久经沙场的武士,他几番出生入死却对祖传的一只玉杯爱不释手、心生执着。他想到因为这一只玉杯就给自己带来许多挂碍,便将其变卖,把钱施舍出去。从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灵的觉悟。我们倒不需要学他把财物变卖后再施舍,而应该像这位武士一样,能够觉察到执着的源头和烦恼的根源。唯其具有自我觉悟的态度,才能活得越来越轻松,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贪欲。

    可能你会觉得,偶尔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是这样。但你可知,每一个负面的想法都会消耗你心灵的能量。整天抱怨的人,会失去热爱生活的能量;经常发火的人,基本上健康状态都不会太好;喜欢挑剔的人,他本身的能力也不怎么样;欲望过重的人,长期生活在煎熬之中。

    当你抱怨外界太过吵闹时,你可曾想过,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非常平静,就不会被这喧闹打扰了。我们的所有烦恼和困扰,皆是从内心生起,但我们却把这推给了外界。这就难怪我们一直过得不幸福了。

    每当有人向我问起如何才能生活得比别人更好时,我就对他们说,只要你还生活着,就很好了。生活是一种感受,它容不得种种比较。你会让一个建筑工和一位音乐家比试本领吗?你会让一个精通计算的人与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比能力吗?所以你看,你又为何要跟别人比谁过得更幸福呢?全身心地拥抱生活,难道不是距离幸福更近些吗?

    尽管生活意味着有烦恼、有苦难,不仅要承受种种痛苦,还要担负各种责任,但我们依然贪恋着生,没有谁会轻易地想到去死。因为生活里还有美好的事物,有感动和幸福,有自己要实现的理想以及不断为之前进的目标。当你以一个禅者的眼光去打量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尝过苦之后就会收获甜。

    人要做到善待一切其实不难,只要你能放下对自己那过度而偏执的爱,去包容他人身上的毛病和缺点,多感恩别人带给你的方便,这就可以了。

    我们遇到的那些生命境界比较高的人,其实并非是他们天生就与众不同,而是他们在对待困境和烦恼时的心态比他人更好。如果你在烦恼和困境面前,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并且透过它们看到的是烦恼去除后的清凉、困难解决后的喜悦,那么烦恼和困境就会在你面前让步,而你此时便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个世界,总是千头万绪,看似每一天都有着数不清的麻烦,而且这“每一天”似乎看不到头。实际上我们的世界很简单,我们的生命也很短暂。而这只有在真正热爱生活、心性简单的人看来才如此。因为内心简单明净,所以世上才没有喧嚣;因为热爱生活、珍惜光阴,才觉得人生短暂。因此,他们才比其他人活得更有质量。

    当我们把心门关上要消灭烦恼,这时候烦恼之火只会越烧越旺;但如果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众生之中,奉献着自己的能力,尽力地去关爱他人,那么之前的烦恼之火便自然熄灭了。有时候你觉得服务他人只是简单的做善事,其实这也是在消灭心头的烦恼之火啊。

    有位妇人家境很是富裕,不论是财富,还是容貌,当地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过得很不快乐。无德禅师给了她启示:“如果你多说欢喜的话,真实的话,谦虚的话,利人的话,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个妇人就按照禅师的提醒去做,果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她,她过得比从前快乐多了。

    有个行者在路旁的树荫下打坐,路的另一头走来一个人。这个过路的就问行者:“您这是在做什么啊?”行者回答:“我在修忍辱。”过路人笑道:“看看你这模样,你还是躺进棺材里去吧,坐在这里也是丢人!”这个行者一听,马上就跳起来,对着过路人就是一通大骂。可见,真的要降服愤怒,是多么不易!

    节度使李翱专程来拜访惟俨禅师时,禅师正在松树下阅读经文,他见到有人来,却不理睬,看完经文又闭目养神。旁人说:“禅师,李大人等您半天了。”李翱见此情形,忍不住发怒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看来我这趟是白来了!”禅师却说:“你不白来,我能自在无碍,而你却怒火满心,如果你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不算白来。”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学随笔》

    2.顺其自然地安排生活,不取悦谁,也不与谁比较

    有些人经常说工作让他不得安心,婚姻使他失去自由,家庭让他的压力日益增加,可实际上,这是他自己内心不够平和才产生这样的感觉。从一个禅者的思维模式来看,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工作让自己有奋斗的机会,婚姻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幸福,家庭让自己体会到肩上的责任。如此去想,内心不仅平和下来,还顿时充满了动力!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些工作无分高下,但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最好还是谨慎选择。从禅的思维来说,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还要硬做,那便时刻都活在不安宁中,你唯恐出错,而且又缺少热情,这不简直就是耗费生命吗?

    古代的禅师们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来教育弟子,这给现代人的启示便是,只要事情能做成,就不要太计较方式和手段。在为人处事时,我们不仅要有一颗充满善意的、端正的心,而且还要灵活变通。禅家最恨那种死不开窍进而耽误事情的愚钝做法。我们在生活中要尽力避免。

    人对自己的坏脾气还是应该有些警惕心的。真正的内在平和不是你现在想有,马上就能有的。平时大家见到的那些性情沉静平和的人,他们的心境也是在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当我们对自己的坏脾气抱有警惕时,我们才能意识到心头的怒火会伤到别人和自己,才能想到造成的伤害多么难以愈合,也才能想到克制怒火、保持平和多么不易。

    向着人生目标不断奋斗本来是很好的,但也不要忘记,生命本该是丰富多彩的,即便再奋斗、再忙碌,也应该是忙而不乱的,更不能把忙碌作为生命的全部。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着心灵的觉醒,让自己沉浸在“物我相忘”的心流中。不攀缘不执着不追赶,从容自在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禅门中有句话叫“爱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其实这便是禅家尊重一切生命、尊重资源和财富的集中体现。现在人们的生活过得都很不错,但我们并不是带着感恩和珍惜的心来使用资源、享受生活,而是在无休、无止的欲求中浪费着资源和财富,并因此增加了许多烦恼。

    人与人之间的烦恼可真多啊!且不说工作单位里和社会上,就是家庭中也往往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烦恼。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很短暂。你憎恶的人,喜欢的人,都不过是短暂出现在自己生命中而已。既然如此,又何必结下仇恨呢,用平等的心去善待他们吧。

    当你被人轻视或伤害了,你心里就特别痛苦,对不对?其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在面对冷漠、误解、伤害时都会觉得难过。禅的精神要我们跨过自己的痛苦去看别人的痛苦,并推己及人地远离痛苦。既然你不想在痛苦中打转,那么别人也和你一样啊!如此看来,我们又何必与人斤斤计较或者恶意伤害别人呢?

    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都与其他生命的存在息息相关,从禅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生命都影响着其他生命,既然大家互相依靠、互相影响,又何必因为小小的摩擦就使矛盾升级呢?你说与人相处起来很痛苦,其实是你自己的心里充满了痛苦的念头。与人发生了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带偏见地去处理,你的内心充满平和时,别人是可以感受到你的善意的。

    不可执着于理智、感觉,也不可执着于理论、教条,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生活呢?其实,任何听从理论指导、听从理智操控的生活方式,都不如自然而然地体验生活更美好、更自在。你顺其自然地安排生活,不取悦谁,也不与谁比较,你只是安排着自己的生活,你必然会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到更多。

    不懂得宽待他人的人,也不会善待他自己。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烦恼的根源推给他人,甚至在一起生活、工作,都不肯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谁也不是圣贤,谁都会有犯错、制造麻烦的时候,一个真正宽待他人并敢于承担的人,必然会以体谅他人的心对待所有人。但是这种宽待也换来了他人对自己的善待。

    懂生活的人,时刻在创造生活、消灭烦恼,而不懂生活的人,却在浪费生活,自找烦恼。他生活在自己构想出来的矛盾和麻烦中,朋友的玩笑他记恨,别人有了成绩他妒忌,他给自己树立起种种敌人,一颗心被这些假想敌反复地折磨,他却不知道,打破内心平静的根源在他自己那里。

    一个人最愚蠢的做法便是对他人有要求,对自己没要求。他连自己的念头都控制不了,又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呢?在禅者看来,生活里的一切“结”,无非都是心头的“结”。能够解开心头这些死结的人,只能是我们自己。你向别人要求内心的平和,可世上无人能给啊。

    要让自己的心灵富有弹性,就应该包容一切。如果将心门牢牢地锁死,那么心流就会枯竭,生命成为一潭死水。凡是特别富有创造力、思维开阔、做事灵活的人,大都有一颗富于弹性的心,唯其如此,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禅家有言:“唯有忘记一切,才能拥有一切。”忘记了怨恨,便收获了平静;忘记了贪取,便拥有了安宁;忘记了强烈的占有欲,当下身心便感受到轻松快乐。其实,就连我们做过的善事,最好也忘记,不然它依旧会成为捆绑我们身心的锁链。

    有些人说他自己得到的越多,便越是不能身心安宁。其实并不是你拥有的东西多,而是你对这些东西看得太重了。如果你的执着心很轻,即便坐拥财富也心似静水;如果你的执着心很重,那么一粒稻谷也会压弯了你的腰。

    如何才能带着感恩心生活呢?这个其实很好办,凡是你对别人做过的事情、带去的恩惠,你统统都忘掉;凡是他人对你付出过的帮助、带给你的恩惠,你一件也不要忘,每天便都沐浴在感恩之光中了。当然,感恩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而不是做个样子给人,否则,感恩也会成为负累。

    唐代诗人李翱写了一首诗送给惟严禅师:“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不论是云还是水,都是自由而从容的,而我们的心也该像它们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能在天空中舒展,也能在瓶中静默。

    一个新来的学僧对赵州禅师说:“弟子恳请您能给我一些启示。”赵州问:“你吃过粥了吗?”弟子说:“吃过了。”赵州吩咐道:“那就洗碗去吧。”赵州禅师的意思就是,不论你之前有过什么想法,此刻,都洗掉吧,不要带着过往再去前行了。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学随笔》

    3.自己无法左右的事不放下又有什么用

    都市人生活压力大,觉得生活费力且觉得人生非常辛苦,但这压力并非不可化解。当我们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放下对种种事物的挂牵,放下偏见,从紧绷的状态中放松下来,就是这么简单。只有在身心放松后,生活才会变得简单美好,但这种放松乃是学着放手那些自己根本无法左右的事。

    有个人经常抱怨,他说他怎么一直没有感觉到生活中的禅意。我便问他:“那么,你给自己放松心灵的时间了吗?如果没有,那就别去抱怨!”

    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禅坐,并不是说要制造出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更不是说要就此远离劳作。禅坐是为了让我们从紧张忙碌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待身心的疲劳清除掉,内心的状态调整好,便又可以精力充沛地去从事各项工作了。如果你不会放松,那么必然不知道如何提高效率,而禅坐则是最省时、省力的放松方式了。

    在繁忙劳碌之后,最佳的放松方法不是暴饮暴食,或者找个地方玩乐一番,而是在一个安静的场所里静坐并轻松地呼吸。在这静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集中注意力,从而训练自己变得更加专注,同时保持精力,使其不至于浪费,同时积蓄力量,使自心更加沉稳坚定。这就是禅坐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的重要作用,没有夸张,也没有不合实际,而这只是禅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已。

    在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的心如此深刻地纠缠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几乎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和欣赏,而是被种种琐碎事情干扰着、缠裹着,一刻不得轻松。精神和心力几乎耗尽,又如何再谈创造与欣赏。但如果在劳碌的间隙处静坐片刻,或者只是看看周遭的风景,那么这对于恢复能量都有着益处,而这也是禅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有张有弛,有放松才能有舒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不过是沉重的负累,而许多人将在碌碌无为中延续着这种负担。但受过禅学训练的人却知道,在工作强度增大时应当先静坐下来;在心头烦恼生起时,应该设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当身心累了,那就去休息;面对自然美景时,那就放下心头的牵绊去好好欣赏。生活的脚步不能走得太快,总要适时地停下来调整身心,然后才能更轻松地生活。

    生活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业化社会,做事就要直截了当去做,不要犹豫徘徊以至于白白地浪费了心力,给身心造成无益的消耗。现代人心中的念头多了,但有多少是对现实生活根本起不到作用的呢?恐怕你数都数不清楚吧。

    心灵的放松不是通过彻夜狂欢、恣意放纵来实现的,其实这些行为不过是对精力的消耗。心灵的放松应该以更平和、更安静的方式进行,如此才能使精神之泉保持流动。比如,在工作之余保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日常劳动之外保持着某项运动,在赚钱工作之外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和兴趣。

    处理烦恼的过程,其实就是化解“我执”的过程。当我们学会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遇到好事先让给别人、遇到麻烦先想到自己去承担时,当所有这些行为都成为一种自觉,那时我们的心就算是从“我执”当中挣脱出来了。

    一个人生活,面对的只有内心的念头和外部的困境,但与人接触多了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烦恼缠身,你内心痛苦焦灼,别人也是如此。此时,你就会生出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惜。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当看到他人同自己一样承受痛苦时,便会生起照顾对方的意愿。

    只要你真诚无私地奉献,就一定会得到丰厚殷实的回报。世间的规律就是如此。但是,你千万不能因此就把奉献当作一种手段。

    我们的精力和社会的资源都那么有限,哪里能够轻易浪费掉呢?如果购来太多的东西,就要经常整理房间,每次整理时都会耗费心神与时间,你看到自己买来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又要懊悔,给心里增加负担。倒不如从开始就选择简单干净的生活,同时更要保持内心的简单干净。

    心性越简单,生活就越简单;心中欲望越少,人生的阻碍就不会太多。淡泊清净的生活,不需要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索取太多、依赖太多,一个人如果养成无限度的索取和依赖,就会失去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人,只有内在和外在都充实,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保障,才有资格谈到人格和品性的成长。

    越是精神空虚、心灵萎靡的人对物质的需求和占有欲望就越高,他必须用物质生活来填充自己的虚荣,彰显自己的成功,并制造出快乐的表相。其结果就是,他沦为了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奴仆,终其一生都在劳累中度日,没有一时一刻是轻松安乐的。从禅的角度来看,精神的充实才能给生命带来真正的享受,内心的宝藏,才是值得一生守护的。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不要说单纯的人都是傻瓜,单纯的人对他人索取得少,因而依赖性也少,他们的自力性会比较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单纯且保有童心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要检验你的心念是否正确,就要看你最近的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变得更和谐了,你的缺点毛病是否真的在减少,愿意和你亲近的人是否变得更多,如果这一切的问题,你都给出了肯定答案,那么你的心态便一直保有正向的力量,但是,你要一直保持着,让自己永远生活在正念之中。

    一个商队航行在海上,有人问领队的商人:“是一滴淡水更珍贵,还是无垠的海水更珍贵?”领队的商人说:“对于又饿又渴的人来说,自然是淡水珍贵;但对于海边的渔夫来说,自然是海水珍贵。”在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贵的,只是,根据具体情形的不同,事物的价值也有不同。所以,别再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你是海水还是淡水,这要看你身处何种境地。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学笔记》

    4.每个人都需要挣开身心枷锁的力量

    各种观念本无绝对的错对,可一旦它们成为身心自由的束缚,就必定要破除,而这便是正确的知见,它唤起人们内心的突破性力量。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却又想占有得更多,这便给生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压力和烦恼,作为一种心灵的自救方法,禅让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生活中的其他方便,禅让人们学会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并用心地享受这种“喜欢”的感觉。只有内心装满了情感时,生命才不会僵硬苍白,那时,我们想的便不再是占有,而是享受以及付出。

    同样是遭遇失败和挫折,有些人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胜负成败,有些人看到的是他人的强大和自己的贫弱,有些人看到的是生活的痛苦与挣扎。而禅者看到的是什么呢?他看到的是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是否能有倒下再站起来的勇气,因为他知道,这种勇气总能使自己满怀信心地迎接更多的挑战,而不去计较是成功还是失败。

    要眼光全面地看待问题,也包括看待自身。这就好比一个自卑的人,他如果一直把目光盯在自己的缺点、毛病上,那么他的自卑心理就会一直加重,但如果他能看到自身的长处,看到自己其他的优点,那么他就会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走上正确的位置。

    曾经有个僧人面对枯瘦的树枝和满地的落叶伤心悲叹,他的师兄却连声叫好。前面的那个僧人看到的只是枯叶满地,而他的师兄看到的却是来年春季又会枝繁叶茂。面对生活,人总要有些信心和希望,你的心中有光明,何愁人生路上无光明?你的心中有风景,生活中便处处都是风景。

    生活的美妙,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发现,同样的,要了解一个人,就应当先放下各种成见和评断,带着真诚之心与其交流,才能有所收获。现代人在人际关系上总不能很好地适应,大概就是因为我们心中装的东西太多,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