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诗选注 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吕南公

    吕南公(生年死年不详)字次儒,南城人,有《灌园集》。是曾巩的朋友,极推重韩愈。跟他同乡李觏都是科举不得意的,诗的风格也有点相近。

    老樵

    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清晓发。城门在望来路长,樵重身羸如疲鳖。皮枯亦复汗淋沥 [1] ,步强 [2] 遥闻气呜咽。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歇。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 [3] 厉声唤。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爨 [4] 。

    * * *

    [1] 枯皮也榨得汗出。

    [2] 勉强赶路。

    [3] 两手笼在袖子里,在大门口一站。

    [4] 音“窜”,烧饭;意思说等米下锅。“街东少年”和老樵家里的“病妇”两人各站在门口等他来,是个刺眼的对照。

    勿愿寿

    勿愿寿,寿不利贫只利富。君不见:生平龌龊南邻翁,绮纨合杂歌鼓雄,子孙奢华百事便,死后祭葬如王公;西家老人晓稼穑,白发空多短衣食,儿孱妻病盆甑干,静卧藜床冷无席 [1] 。

    * * *

    [1] 从“龌龊”两字看来,这首诗也是“贾客乐”的用意,而从《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所谓不是“长寿”而是“长受罪”这个新角度去写。

    晁端友

    晁端友(生年死年不详)字君成,巨野人。他的遗集共收了三百六十首诗,现在已经散失了。苏轼和黄庭坚都很称赞他 [1] ,下面一首是宋代传诵的。

    * * *

    [1] 《东坡集》卷二十四《晁君成诗集引》,《东坡续集》卷五《与晁君成简》,《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三《晁君成墓志铭》。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1]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2] 。小雨愔愔人假 [3] 寐,卧听疲 [4] 马啮残刍。

    * * *

    [1] 见吕祖谦《皇朝文鉴》卷二十八。济州就是巨野。

    [2] 忽明忽灭。

    [3] 晁端友的外孙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引了这首诗,“假”字作“不”。

    [4] 《石林诗话》卷上,“疲”字作“羸”。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东坡集》、《后集》、《续集》。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1] 。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后面一句说“豪放”要耐人寻味,并非发酒疯似的胡闹乱嚷 [2] 。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 [3] 。这正是苏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候很谨严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4] 。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 [5] 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沙士比亚式的比喻 [6] ,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在中国散文家里,苏轼所喜欢的庄周和韩愈就都用这个手法;例如庄周的《天运》篇连用“刍狗已陈”、“舟行陆、车行水”、“猿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丑人学西施”六个比喻来说明不合时宜这一点,韩愈的《送石处士序》连用“河决下流”、“驷马驾轻车就熟路”、“烛照”、“数计”、“龟卜”五个比喻来表示议论和识见的明快这一点。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小雅》的《斯干》连说“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建筑物线条的整齐挺耸。唐代算韩愈的诗里这类比喻最多,例如《送无本师》先有“蛟龙弄角牙”等八句四个比喻来讲诗胆的泼辣,又有“蜂蝉碎锦缬”等四句四个比喻来讲诗才的秀拔,或像《岣嵝山》里“科斗拳身薤倒披”等两句四个比喻来讲字体的奇怪。但是我们试看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衬得《诗经》和韩愈的例子都呆板滞钝了。其他像《石鼓歌》里用六种形象来讲“时得一二遗八九”,《读孟郊诗》第一首里用四种形象来讲“佳处时一遭”,都是例证。词里像贺铸《青玉案》的有名结句把“烟草”、“风絮”、“黄梅雨”三者来比“闲愁”,就是“博喻”的佳例,最突出的是嫁名谢逸的《花心动·闺情》用“风里杨花”等九物来比好事不成(《全宋词》652页)。上古理论家早已著重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 [7] ;在这一点上,苏轼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苏轼的主要毛病是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所以批评家嫌他“用事博”、“见学矣然似绝无才”、“事障”、“如积薪”、“窒、积、芜”、“獭祭” [8] ,而袒护他的人就赞他对“故实小说”和“街谈巷语”,都能够“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 [9] 。他批评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10] ,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点。同时,这种批评,正像李清照对秦观的词的批评:“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11] ,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那种创作风气里古典成语的比重。

    不用说,笺注家纷纷给这种诗吸引。在北宋早有赵次公等五家注的苏诗,南宋到清又陆续添了十多家的注本,王文诰的夸大噜 而绝少新见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在清代中叶做了些总结工作;其他像沈钦韩的《苏诗查注补正》和张道的《苏亭诗话》卷五都算得规模比较大的增补。最可惜的是陆游没有肯替苏轼的诗集作注 [12] ,这跟杜甫和李白的“樽酒细论文”没有记录一样 [13] ,是文学史上的大憾事。

    * * *

    [1]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书吴道子画后》。

    [2] 《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三《评杜默诗》。

    [3]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十一章,歌德《我们贡献些什么》第十九章(纪念版《歌德全集》第九册第235页);参看孟德斯鸠《法意》第十一卷第三章(七星丛书版《孟德斯鸠全集》第二册第395页),黑智尔《哲学系统》第一部第二分第158节又《美学讲义》第三部第三分第二章(纪念版《黑智尔全集》第八册第348至349页又第十四册第182页)。

    [4]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四十六《答谢民师书》、卷五十七《文说》。

    [5] 陈骙《文则》卷上丙的第六种“取喻之法”,举《书经》和《荀子》的例句。

    [6] 例如沙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五十二首。

    [7] 《礼记》第十八《学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郑玄注:“‘博依’,广譬喻也”;参看亚理斯多德《诗学》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甲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8] 方回《桐江集》卷五《刘元晖诗评》,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七《艺苑卮言》,胡应麟《诗薮》内编古体中、近体上,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卷八《东坡诗选序》,王夫之《船山遗书》卷六十四《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见学矣然似绝无才”就是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九篇《文章》所谓“事繁而才损”。

    [9]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

    [10] 陈师道《后山先生文集》卷二十三《诗话》;参看施闰章《愚山别集》卷一的反驳,说苏轼诗里“堆垛”的材料太多。

    [11]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

    [12] 《渭南文集》卷十五《施司谏注东坡诗序》。

    [13] 参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

    和子由渑池怀旧 [1]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3]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4] 。

    * * *

    [1] 子由是苏轼的兄弟苏辙。

    [2] “雪泥鸿爪”是苏轼的有名譬喻之一,在宋代就有人称道(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七、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三引《陵阳室中语》),后来变为成语。

    [3] 苏辙《栾城集》卷一《怀渑池》诗有个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从前和尚死后,人家把他遗体烧化,造个小塔来埋葬他的骨灰。苏辙每每学他哥哥的诗(甚至哥哥用错的故典,兄弟会照错),例如《栾城集》卷三《秀州僧本莹净照堂》的“故山别后成新岁,归梦春来绕旧房”,就是模仿苏轼这一联。

    [4] 二陵是河南崤山,在渑池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 [2] ,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 [3] ,风船解与月裴回。

    * * *

    [1] 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 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池,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3] 这句的意思说,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正是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诗所谓“青山久与船低昂”,和《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所谓“孤山久与船低昂”;参看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再渡胥口》:“两山波动对浮沉。”“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正如下面一句的“风船”等于“飘荡在风里的船”,并非指古代暑天用的满装了凉水的瓦枕或陶枕。

    望海楼 [1] 晚景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2] 。

    * * *

    [1] 在杭州凤凰山上。

    [2] 在浙江萧山近江边处。

    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1]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2]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3] 。眼枯泪尽雨不尽 [4] ,忍见黄穗卧青泥!茆苫一月垅上宿 [5] ,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 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6]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7]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8] !

    * * *

    [1] 贾收字耘老,极佩服苏轼,造过一个“怀苏亭”,做过一卷诗叫《怀苏集》。

    [2] 幸亏不多几天就是秋季了。

    [3] “杷”通“钯”;这句写农具因潮湿不使用而发霉生锈。

    补注:戴鸿森同志指出,“杷”是打场用的竹或木杷子,因久雨潮湿而“出菌”。

    [4] 这句可以参看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5] 在田边搭了一个茅草棚,住宿在那里救稻。

    [6] 卖了牛去纳税,拆下屋来烧饭,只想救眼前的急。

    [7] 王安石的“新法”施行以后,国家赋税收钱不收米,造成钱荒米贱的现象;农民把米贱卖了换钱来纳税,结果钱和米都没有,像黄庭坚的《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诗说:“今日有田无米食”,“正苦无钱刀”,都是写当时这种情况。苏轼这首诗是熙宁五年做的,那时候宋神宗要灭西夏,采用王韶的“平戎三策”,花了不少钱粮去“招抚”“沿边”的羌人部落,所谓“熙河之役”正开始。(朱弁《曲洧旧闻》卷六有熙河用兵岁费的记载)

    [8] 龚遂、黄霸是汉代两个有名的好官。“河伯妇”是《史记·西门豹传》里的故事:巫婆藉口说水神结婚来向人民敲诈,西门豹为民除害,把巫婆掷在河里。在这里“龚黄”是说反话;“作河伯妇”是借用,等于说苦得无路可走,还不如干脆投河自尽。

    法惠寺 [1] 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2]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幽人起朱阁 [3] ,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4]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5]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6]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 * *

    [1] 在杭州。

    [2] 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这两句说,白天看见的山是长长的一道,黑夜里看不周全,只见高高的一堆。

    [3] 古代寺院里的楼阁常常是红颜色,所以红楼朱阁不但指妇女的闺阁,也可以指和尚寺;唐人像白居易、李益、僧广宣、段成式等的诗里都讲到安国寺的“红楼”,李涉《早春霁后发头陀寺》诗也说:“红楼金刹倚晴岗”。

    [4] “千步冈”就指吴山;意思说,阁里什么陈设都没有,只有一座山挡在窗外,仿佛是遮窗的帘子;“东西”等于自左到右。

    [5] 看了杭州的景物,就想起故乡四川的锦江和峨眉山来了。

    [6] 等于“池台化草莽”。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

    * * *

    [1] 西子就是战国时有名的美女西施。这也是苏轼的一个传诵的比喻,后来许多诗歌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例如南宋建都杭州,荒淫奢侈,亡国以后,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四《问西湖》就说:“谁将西子比西湖?旧日繁华渐欲无。始信坡仙诗是谶,捧心国色解亡吴!”苏轼似乎很自负这首诗,所以把它的词意几次三番的用:“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濛已敛昏”(《次韵仲殊游西湖》);“西湖真西子”(《次韵刘景文登介亭》);“只有西湖似西子”(《次韵答马中玉》);“西湖虽小亦西子”(《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书双竹 [1] 湛师房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雪打窗。

    * * *

    [1] 杭州广严寺,别名双竹寺。

    中秋月 [1]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 ?

    * * *

    [1] 这是熙宁十年的中秋,苏轼在徐州。

    [2] 这个意思在苏轼诗里屡次出现,例如《十月十五观月黄楼席上次韵》:“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又《和子由山茶盛开》:“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端午遍游诸寺 [1]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流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 [2]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3]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4] 。

    * * *

    [1]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的端午,苏轼在湖州。

    [2] 素斋。

    [3] 卞山在浙江乌程北,震泽就是太湖。

    [4] 佛前的长明灯陪伴着打坐的和尚。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 [1]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 [2] ,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 [3] 馀春。

    * * *

    [1] 在黄州。

    [2] 花已落得一干二净,影踪也没有。

    [3] 收梢、结尾。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

    东风未肯入东门 [2] ,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3]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4] !

    * * *

    [1]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正月,苏轼在黄州。

    [2] 因此城里还无春色,须出郊寻春。

    [3] 这一联也是苏轼有名的比喻,参看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恨如秋草多,事与孤鸿去”;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