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诗选注 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人,有《东莱先生诗集》。他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虽然没把自己算在里面,后世少不了补他进去 [1] 。不过他后来不但懊悔做了这个《宗派图》,而且认为黄庭坚也有“短处”,所以他说专学杜甫和黄庭坚是不够的,应该师法李白和苏轼,尤其是苏轼;他《题东坡诗》甚至说:“命代风骚第一功,斯文到底为谁雄。太山北斗攀韩愈,琨玉秋霜敌孔融。” [2] 他的诗始终没摆脱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却还清醒轻松,不像一般江西派的艰涩。

    * * *

    [1]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小序》。

    [2] 《东莱先生诗外集》卷三。参观曾季貍《艇斋诗话》记吕本中“喜令人读东坡诗”,陈鹄《耆旧续闻》卷二载吕本中给他表弟的信,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和何溪汶《竹庄诗话》卷一载吕本中给曾几的信。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迟 [1] ,强来庭下探花期 [2]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3]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4]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 * *

    [1] “多情”指“白日”,意思说“春日迟迟”,留恋不忍西落。

    补注:参看苏轼《蝶恋花·暮春》:“白日多情还照坐”。也有从反面来说这个意思的,像王安石《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西看窗日犹嫌短”;清人黄任《秋江集》卷二《春日杂思》之一:“夕阳大是无情物,又送墙东一日春”,也许是最为传诵的反面落笔。

    [2] 看看花开得怎样。

    [3] 张九成《横浦日新》极赞叹这一联:“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

    [4] 这一联很像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参看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蜜蜂胡蝶生情性”,又《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的“引”里说:“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自无知”是说“兔葵燕麦”没有花那样的秀气“解语”。

    兵乱后杂诗 [1]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2] 。欲逐 [3] 范仔辈,同盟起义师。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

    万事多翻覆,萧兰不辨真 [4] 。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蜗舍嗟芜没,孤城乱定初。篱根留敝屦,屋角得残书。云路惭高鸟,渊潜羡巨鱼 [5] 。客来缺佳致 [6] ,亲为摘山蔬。

    * * *

    [1] 诗见庆元五年黄汝嘉刻本《东莱先生诗外集》卷三。《外集》流传极少,通常只在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十二里见到原作二十九首中的五首。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天金人打破北宋的国都汴梁,二年春天把徽宗、钦宗父子两位皇帝都掳去。这些诗大约是靖康二年四月里金兵退尽后,吕本中回到汴梁时所作。方回选了五首,还举出些沉痛的断句,像“报国宁无策,全躯各有词”这一联,把“曲线救国”者的丑态写得惟妙惟肖。这些诗的风格显然学杜甫,“报国”这一联也就从杜甫《有感》第五首的“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脱胎,真可算“点铁成金”了!

    [2] 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里《靖康中帙》卷七十一和卷七十四所引当时目击身经者的记载,汴梁破城以后,粮食缺乏,饿死的人不少,金兵退了,二麦已熟,也没人去割。

    [3] 追随。

    [4] 《离骚》说:“扈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从此以后,中国诗文里常把兰、蕙来象征好人,萧、艾来象征坏人————尤其是混在好人队里的坏人。

    [5] 看着天空海阔,鸟可以飞,鱼可以游,只有自己无路可走。句式就像《诗经·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又《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悦游鱼”;杜甫《中宵》:“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参看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载僧玄览题竹:“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全唐诗》未收。

    [6] 拿不出好吃的东西来。

    柳州开元寺夏雨 [1]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2]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3]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4] 。

    * * *

    [1] 见《东莱外集》卷一。这是他离开了北方,避乱在广西时所作。

    [2] 《外集》误“流”字作“留”字,句遂无意义。《瀛奎律髓》卷十七选此时,作“流”字,批语云:“刊本误,余为改定。”

    补注:这一联运用《世说·言语》记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方回《刊定》,确有根据。

    [3] 这一联极真切细腻的写出来流亡者想念家乡和盼望信息的情境。“竟沉浮”等于说不料捎信的人会把信遗失了。

    [4] 班超是汉代的名将,《后汉书》卷七十七说他“燕颔虎颈……此万里侯相也”;六朝有个名将叫李安民,《南齐书》卷二十七说他“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吕本中把这两桩故事合在一起,说自己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

    连州阳山归路 [1]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2] 。

    * * *

    [1] 这也是流亡时期从广东到湖南去所作。

    [2] 参看同时人陈与义《简斋集》卷二十一《细雨》:“避寇烦三老,那知是胜游!”

    宗泽

    宗泽(1059——1128)字汝霖,义乌人,有《宗忠简公集》。他是个抵抗金人侵略的民族英雄,宋代把他跟岳飞并称 [1] 。他的诗平平实实,并不在文字上用工夫。

    * * *

    [1] 例如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夜读范致能〈揽辔录〉》、卷二十七《书愤》,参看吴芾《湖山集》卷四《哭元帅宗公泽》。

    早发

    伞幄 [1] 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 [2] ,缓步徐行静不哗。

    * * *

    [1] 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2] 策略、战略。

    汪藻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德兴人,有《浮溪集》。他早年蒙江西派的徐俯、洪炎等人赏识 [1] ,据说还向徐俯请教过“作诗法门” [2] ,他中年以后写信给韩驹说愿意拜他为老师 [3] 。可是从他的作品看来,主要是受苏轼的影响。北宋末南宋初的诗坛差不多是黄庭坚的世界,苏轼的儿子苏过以外,像孙觌、叶梦得等不卷入江西派的风气里而倾向于苏轼的名家,寥寥可数,汪藻是其中最出色的。

    * * *

    [1] 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四《汪君墓志铭》。

    [2]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3] 见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

    春日 [1]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 * *

    [1] 这是一首传诵的诗(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当时就有人把第一句作为诗题(杨冠卿《客亭类稿》卷十一)。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1]

    草草官军渡,悠悠虏骑旋 [2]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3]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4]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5] !

    * * *

    [1] “己酉”是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那年金兵过长江,十一月占领建康,十二月攻常州,给岳飞打退。这首诗也学杜甫体,比前面所选吕本中的三首,风格来得完整。

    [2] 宋兵忙忙乱乱向江南退却,而金兵打过了江,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肯退回北方。武英殿丛书本《浮溪集》中“虏”字作“敌”字,康熙时吴之振重刊《瀛奎律髓》卷三十二选此诗,“骑”字上是墨钉,故推断原为“虏”字。

    补注:戴鸿森同志指出,“悠悠虏骑旋”当解为金人从容不迫地退兵,与“草草”反衬,且切“乱后”。

    [3]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终能灭掉吴国;女娲氏看见天缺东南,炼石补天。这一联说,抗敌雪耻的信心和行动已经挽回国家灭亡的命运,在东南又建立了政府;涵意是只要坚决努力下去,恢复失地并不难。

    [4] 可是大将都冷眼旁观,按兵不动,沦陷地区的人民只能忍受著不可忍耐的痛苦。“阴拱”是用《汉书》卷三十三《英布列传》里的话,“倒悬”是用《孟子·公孙丑》里的话。

    [5] 李白《奔亡道中》第一首:“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第二首:“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句呼应第二句:敌人的撤退既然“悠悠”无日,流亡者的回乡也就遥遥无期。

    即事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1] 。

    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 [2] 。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 * *

    [1] 等于“一雨,西窗芭蕉展尽数尺心,无人见”。这种形式上是一句而按文法和意义说来,难加标点符号的例子,旧诗里常见。像唐人王翰《凉州词》的“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按理应当是:“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又像宋人楼钥《小溪道中》的“簇簇苍山隐夕晖,遥看野雁著行归;久之不动方知是,一搭碎云寒不飞”(《攻媿集》卷九),按理应当是:“久之不动,方知是一搭碎云寒不飞。”词曲里这种例子更是平常。

    [2] “能”和“许”都是“那么”“这样”的意思。

    王庭珪

    王庭珪(1080——1172)字民瞻,安福人,有《泸溪集》。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里,有些是瞧不起江西派而对黄庭坚却另眼看待的,例如叶梦得和王庭珪 [1] ;他们的态度恰好像元好问的《论诗》绝句所说:“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王庭珪的诗明白晓畅,可是好些地方模仿黄庭坚的格调,承袭他的词句,运用经他运用而流行的成语典故。

    * * *

    [1] 陶宗仪《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泸溪集》卷一《赠别黄超然》、卷十六《跋刘伯山诗》。

    和周秀实 [1] 田家行

    旱田气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 [2] ;先输官仓足兵食,馀粟尚可瓶中藏 [3]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近报杀退龙虎大王 [4] 。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5] 。咸池洗日当青天,汉家自有中兴年 [6]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无忧方熟眠 [7] !

    * * *

    [1] 周芑字秀实,词家周邦彦的侄儿。

    [2] 用聂夷中《伤田家》里的名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3] 这是形容田家存粮的少。陶潜《归去来词》序说:“瓶无储粟”;苏轼读了感慨说:“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一《书渊明〈归去来兮序〉》)王庭珪暗用这个意思。但是古代所谓“瓶”和后世的“瓮”差不多,扬雄《酒箴》所谓“观瓶之居,居井之湄”的“瓶”就是“抱瓮灌园”的“瓮”;陶潜那句话等于古乐府《东门行》的“盎中无斗储”,并非指现在所谓花瓶、酒瓶那类小东西。

    [4] 龙虎大王是金兀朮手下的大将;这大约指宋高宗绍兴十年初秋岳飞大破金兵的事。也就在这一年,秦桧卖国求和,叠二连三地下了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

    [5] 杜甫庆祝“破敌收京”的《洗兵马》诗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是希望从此不再打仗。王庭珪借用他的句子而一反他的用意,希望破敌的英雄乘胜直追,把外国人扫荡出去,恢复一片干净土。

    [6] 相传咸池是日浴处。意思说北宋灭亡后又有南宋,也像西汉灭亡后又有东汉,好比太阳到池子里洗了个澡又高高升在天上。

    [7] 这两句是讽刺朝廷上的执政;王庭珪因反对秦桧卖国苟安,已在绍兴八年冬天贬斥到湖南泸溪。

    移居东村作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1]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 * *

    [1] 上句可以参看六朝时王籍《入若邪溪》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下句说边远地方的气候不正。

    二月二日出郊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1]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 * *

    [1] 清初潘耒的名句“过云山似褰帷出”(《遂初堂诗集》卷十《江行杂咏》)跟这一联的上句相仿佛;这一联的下句可以参看包贺的“雾为山巾子”(《北梦琐言》卷七、《全唐诗》第十二函第八册《谐谑》类三),和苏轼《新城道中》诗的“岭上晴云披絮帽”。(苏辙《栾城集》卷十三《初到绩溪》第一首,就仿哥哥的句子:“雨馀岭上云披絮。”)

    曾几

    曾几(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人,有《茶山集》。他极口推重黄庭坚,自己说把《山谷集》读得烂熟 [1] ,又曾经向韩驹和吕本中请教过诗法,所以后人也想把他附属在江西派里 [2] 。他的风格比吕本中的还要轻快,尤其是一部分近体诗,活泼不费力,已经做了杨万里的先声。

    * * *

    [1] 《茶山集》卷五《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2]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十七《茶山诚斋诗选序》,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六陈与义《道中寒食》诗批语;参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三《题徐衡仲〈西窗诗编〉》。

    苏秀 [1] 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2]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3]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 *

    [1] 苏州和嘉兴。

    [2] 这一联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床床屋漏无干处”和《春日江村》第一首的“春流岸岸深”。

    [3] 上句与唐殷尧藩《喜雨》诗里一句全同。在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照例是个教人失眠添闷的境界,像唐人刘媛的《长门怨》说:“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断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又如温庭筠的《更漏子》词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元人白仁甫的《梧桐雨》第四折后半折,尤其把这种情景描写个畅。曾几这里来了个旧调翻新: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就想像庄稼的欣欣生意;假使他睡不著,那也是“喜而不寐”,就像他的《夏夜闻雨》诗所说:“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凋;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三衢 [1] 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 *

    [1] 浙江衢州。

    李纲

    李纲(1085——1140)字伯纪,邵武人,有《梁溪集》。这位政治家主张抵抗金人、规画革新内政,跟宗泽一样的不得志,终算没有像岳飞那样惨死。他诗篇很多,颇为冗长拖沓,也搬弄些词藻,偶然有真率感人的作品。

    病牛 [1]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 * *

    [1]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所作,那时候李纲贬斥在武昌。这首诗见《梁溪全集》卷二十,在卷十九里有一首《建炎行》写他做了七十七天宰相被人排挤的事。看来这头“病牛”正象征他自己,跟前面所选孔平仲的《禾熟》诗里那头“老牛”貌同心异。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人,有《筠溪集》。他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

    云门 [1] 道中晚步

    层林叠 暗东西,山转岗 [2] 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3]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 [4] 图画里,醉扶白叟 [5] 杖青藜。

    * * *

    [1] 在浙江绍兴。

    [2] “岗”一作“江”。

    [3] 这一联说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阔远。

    [4] 在陕西蓝田,唐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过一幅《辋川图》。

    [5] “白叟”一作“黄发”。“白叟”就是作者自己,申说上句所谓“独绕”;意思说扶那喝醉了酒的老头儿的是一根拐棍。

    东岗晚步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1] !

    * * *

    [1] 李弥逊因为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贬斥归田,隐居在福建连江的西山。这一首是那时期的诗。

    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 [1] ,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 [2] ,宿鸟声中自掩门。

    * * *

    [1] 雨丝像网丝,仿佛撒下一个漫天大网,要把春色罩住。

    [2] 门前冷落,没有车马来。《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黯郑当时列传》说有位翟公,做官得意的时候,门上热闹得很,失势以后,客人都不来了,“门外可设雀罗”。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在北宋南宋之交,也许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诗人。他虽然推重苏轼和黄庭坚 [1] ,却更佩服陈师道 [2] ,把对这些近代人的揣摩作为学杜甫的阶梯;同时他跟江西派不很相同,因为他听说过“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以有意于用事” [3] 。我们看他前期的作品,古体诗主要受了黄、陈的影响,近体诗往往要从黄、陈的风格过渡到杜甫的风格。杜甫律诗的声调音节是公推为唐代律诗里最弘亮而又沉着的,黄庭坚和陈师道费心用力的学杜甫,忽略了这一点。陈与义却注意到了,所以他的诗尽管意思不深,可是词句明净,而且音调响亮,比江西派的讨人喜欢。靖康之难发生,宋代诗人遭遇到天崩地塌的大变动,在流离颠沛之中,才深切体会出杜甫诗里所写安史之乱的境界,起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同感,先前只以为杜甫“风雅可师”,这时候更认识他是个患难中的知心伴侣。王铚《别孝先》就说:“平生尝叹少陵诗,岂谓残生尽见之” [4] ;后来逃难到襄阳去的北方人题光孝寺壁也说:“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5] 。都可以证明身经离乱的宋人对杜甫发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新关系。诗人要抒写家国之痛,就常常自然而然效法杜甫这类苍凉悲壮的作品,前面所选吕本中和汪藻的几首五律就是例子,何况陈与义本来是个师法杜甫的人。他逃难的第一首诗《发商水道中》可以说是他后期诗歌的开宗明义:“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他的《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又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表示他经历了兵荒马乱才明白以前对杜甫还领会不深。他的诗进了一步,有了雄阔慷慨的风格。在他以前,这种风格在李商隐学杜甫的时候偶然出现;在他以后,明代的“七子”像李梦阳等专学杜甫这种调门,而意思很空洞,词句也杂凑,几乎像有声无字的吊嗓子,比不上陈与义的作品 [6] 。虽然如此,就因为这点类似,那些推崇盛唐诗的明代批评家对“苏门”和江西派不甚许可,而看陈与义倒还觉得顺眼 [7] 。

    陈与义在南宋诗名极高,当时有几个学他的人,像他的表侄张嵲和朱熹的父亲朱松。然而他的影响看来并不大,也没有人归他在江西派里,张嵲讲他的诗学的时候,就半个字没提起黄庭坚 [8] 。南宋末期,严羽说陈与义“亦江西之派而小异” [9] ,刘辰翁更把他和黄庭坚、陈师道讲成一脉相承 [10] ;方回尤其仿佛高攀阔人作亲戚似的,一口咬定他是江西派 [11] ,从此淆惑了后世文学史家的耳目。

    《简斋集》有胡稚的注本,在宋人注的宋诗里恐怕是最简陋的一种。

    * * *

    [1] 《简斋外集》晦斋引。

    [2] 方勺《泊宅编》卷九,徐度《却扫编》卷中。

    [3] 《却扫编》卷中。

    [4] 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九《雪溪集》。

    [5]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6] 参看吴乔《围炉诗话》卷一论“七子”的“瞎盛唐诗”、“有词无意”,而宋人“不剿说,故无此病”。

    [7] 例如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七《答章秀才论诗书》,李开先《中麓闲居集》自序,胡应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