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忠武之首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郭子仪,字子仪,谥忠武,今陕西华县人也(唐为华州郑县)。身长七尺二寸,体貌秀杰。少时尝犯法当斩。诗人李白(字太白,四川籍人也,曾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游并州,见之。两人素不相识也,以奇其貌,特为之营救,因以免死。救子仪一人,无异救中国数万人,书生巨眼,竟相赏于风尘之外,实忠武生平第一知己。后李白以党于永王璘,璘叛,朝廷将诛白。时忠武已贵,闻之,请解官以赎,白得末减其罪。知己之恩,得便即报,此实英雄之本色也。

    忠武少以武举异等起家,为天德军使(今吴州二旗西北)兼九原太守(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西一百里)。其时已过中年,而天下太平,八方无事。英雄无用武之地,故亦无所建白,为天子守边而已。天宝十四载(玄宗在位之第四十三年,自天宝二年后,改年需载),安禄山反于范阳(今直隶涿县),鼙鼓动地,忠武立功之机会至矣。唐自高祖开基至此,承平日久,朝野皆习于安乐,不知兵为何物;名城要塞,皆漫无设备,禄山振臂一呼,河北州县,望风瓦解。不及四月,玄宗幸蜀,两京不守,天下骚然。自古大一统之朝,覆亡之速未有若此者(禄山以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反。明年二月,帝幸蜀,两京相继失陷)。然当玄宗出亡蜀中之时,正忠武立功河北之日。苟帝能稍缓须臾,则岂不较易于收拾哉?此实彼时交通滞缓,有以致之。若在今世,则电信飞驰,早止马嵬之驾矣(马嵬,今陕西兴平县西。玄宗幸蜀至此,六军不发。杨国忠为禁军所杀,贵妃杨氏赐死)。

    安禄山之初叛也,黄河流域守土之官,无不开门迎降。起兵讨贼者,惟平原太守颜真卿(平原,今山东平在县。真卿,字清臣,后死朱泚之乱,谥文忠)、常山太守颜杲卿耳(常山,今山西恒县。杲卿,字昕,常山陷,杲卿死之)。时忠武在九原太守任,朝命授为朔方节度使,率军东讨。先是忠武与李光弼(光弼,契丹酋长之子,卒谥武穆),俱在安思顺部下,充牙门都将。二人素不相能,虽同盘饮食,常睇目相视,不交一言。及子仪骤大用,光弼惧,入见子仪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可乎?”子仪趋下,持抱上堂,而泣曰:“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东伐,岂怀私忿时耶?”执其手相持而拜,更荐之于朝,以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后光弼于安史之乱,多立战功,然非忠武,亦安能至此?

    忠武使李光弼、仆固怀恩破贼于振武(唐军名,单于都督府治,其地在今归化城南),乘胜直抵东陉关(今山西代州南)。既而贼将史思明陷常山,颜杲卿殉难。李光弼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陉,至常山,克其七县,惟九门、藁城(藁城县,在今直隶九门,故城在藁城西北二十五里)尚为史思明所据。光弼与思明相持四十余日,思明绝常山粮道,光弼遗使告急于忠武。忠武驰至,与光弼军合,大败史思明于九门城南。思明收合余众,奔入赵郡(今直隶县)。自安禄山反,惟忠武此战,能首挫其烽,而以见唐之兵威犹在也,其关系岂不大哉!

    安禄山闻史思明大败,更出精兵佐之。忠武集将佐谋曰:“彼恃加兵,必轻我。轻我心不固,战必克之。”与战未决,戮一步将以徇,士殊死斗,遂破之,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跣足露发,奔于博陵(今直隶定县)。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将,以迎王师,忠武威名振于天下。

    【批评】

    李白能识忠武于微时,其眼力已可惊矣。白仕于朝,颇见宠用。后见恶于高力士,摘白沉香亭诗中“可怜飞燕倚新妆”句,进谗于杨贵妃曰:“白以飞燕相比也。”飞燕,汉成帝妃,实一时祸水也。贵妃恙白,以是浮沉不遇。此时子仪已贵,设白自矜其当年垂救之恩,而依附之,亦岂无再起之日,而白顾不屑也。《战国策》载唐睢说信陵君曰:“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李白有焉。“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子仪有焉。

    安禄山,营州杂胡种也,小名轧荦山。及长,冒姓安,名禄山,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张九龄见之,语人曰:“乱幽州者,必此胡也。”欲杀之,玄宗不从。李林甫复荐之,由是特加宠遇,甚至杨妃认为养儿,出入禁中,等于亲王。宰相杨国忠与之不洽,屡谮于上,言其必反,数以事激怒禄山,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天宝十四载,遂反于范阳。禄山一胡奴耳,玄宗至爱之如骨肉,任之如股肱,而终不能使之感恩图报,狼子野心,复何责焉!语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世之弃同种而恃异种者,观此亦可鉴矣。战国时,赵惠文王以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即偶望见之,亦必引车避匿。舍人皆诮其怯,相如曰:“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卒为刎颈之交。子仪与李光弼之事,亦颇似之,必如此而后具大臣之风格矣。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一语,岂惟大臣宜知!此理凡属国民,亦宜知之。如近年英之爱尔兰,与政府不协,其势汹汹,几于决裂也;俄之工党与虚无党,与政府不协,其势汹汹,几于决裂也;德之社会党,与政府不协,其势汹汹,几于决裂也;法之故王党,与政府不协,其势汹汹,几于决裂也;匈奥两国,合数十种之民族,而统于一王之下,其在平时亦不能悉泯猜疑。今各国战事一起,昔之秣马厉兵,欲操同室之戈者,皆转而为同仇敌忾之人,万众一心抵御外侮。

    设彼乘国家之急,而行其所欲为,则岂不易于成功,而莫有为之者,无非存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之念而已,如此方不愧为国民。盖国民者,固与国同休戚者也。

    郭子仪,字子仪,谥号忠武,是现在的陕西华县人(唐朝时候为华州郑县)。他身高七尺二寸,体貌秀伟。少年时,他曾经犯了法,应处以死刑。诗人李白(字太白,四川绵县人,诗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经过并州,遇到了他。李白和他并不相识,但因为郭子仪相貌清奇,便特地设法营救,因而郭子仪得以免死。李白当时救了郭子仪一个人,相当于后来救了中国几万人啊。一个书生,竟能认识一个未出色的英雄,实是郭子仪生平第一知己了。后来李白因为和永王磷交好,受永王反叛连累,朝廷要杀李白。那时郭子仪已经显贵,听说这件事后,情愿自己免官,代他赎罪,李白的罪因此得以减轻。知己之恩,有机会就报答,这便是英雄本色了。

    郭子仪少时以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