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张居正之柄政(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情。张居正于前者虽然已经如愿以偿,但在后者就非常难使他们就范。实在是因为朝廷纲纪败坏,由来已久,玩忽职守已经养成,突然很难振作,正如张居正所说的“形势已经养成智者也不能用心”,大概是实情。于此想要提高相权,从而收取以德化人的功效,不仅仅只是示以宽大所能奏效,还要凭借威力来解救他们的困境。根据《行实》所说:

    张居正的治国之道虽然方直,内心实有悲悯之情。年少时读《春秋传》,感慨地说:“古代称治理国家的目的在顺应民心。有以违逆作为顺从的,就是子产。我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吧!”他论及治理,要告诫官吏不可违法失职,治理百姓,不独断专行不姑息纵容,有挽救时世的心志。大概他独自洞见法网稍微严密就没有能相互抵触的,法纪可以公布却不能使用,特意当初引用纲纪,不能不牢固地掌握权柄而听信任用他。打算等待天下人遵循制度发挥功用,化风成俗,然后放宽法网,撤销繁杂苛细的法令,给百姓晓谕恭谨宽厚之道。

    由此看来,张居正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沿袭郑子产的遗规,偏重法家的治国之术,大概也是不得已罢了。如诸葛武侯,如王安石,他们之所以能够治理乱世扶持危局,使衰弱的时局得到振兴,足可以和管仲、商鞅相媲美而没有羞愧的,他们迫不得已的苦衷,固然在当初没有什么不同。张居正采用法家治国之术,第一步的具体表现,就是为了整顿纲纪严厉考核官吏这一事。至于他的用意就不仅仅使群臣知道年幼的君主不能被欺骗,尤其在于使他们知宰相的职权不可侵犯。所以在执掌朝政的开始,就首先请神宗颁发考核百官的诏令,诏令上大致说:

    朕刚刚继承帝位,想要裁汰众官职,谋取新的治理措施,南京六部等衙门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自我述职,是去是留都由皇上裁决。(《遵谕自陈不职疏引》)

    这一举动在当时实在是至关重要,大概既经考察,那么对失职的官员,固然可以更加严格地淘汰,使之作为肃清官吏违法失职的警戒;对反对分子,又可以姑且作为警惕,借此平息他们的反叛之心。真可谓一举而得了。以及官员是去是留已经确定,又请告诫群臣,召集百官在午门外接受告谕。所拟定的诏令,就如下面的叙述:

    据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在于端正人心,劝阻的关键在于先告知导向。朕以年幼得以继承祖宗的基业,日夜战战兢兢,如同面临深渊。依赖文武贤臣同心尽力,匡正我不明事理,共臻太平。就最近几年来,士人风气浇薄,官方凋敝。寻找疏漏,作为专门夺取名利的媒介,鼓动迷惑亲朋好友,公开从事排挤的行径。诋毁老成谦让是无用,称赞谗佞机巧是有才。横生爱憎之情,恩怨情仇交错。于是使朝廷赏罚大权,白白地成了臣子们酬谢报答的资本,礼义廉耻这四种立国的纲维几乎不能彰显,怎么能使具备九德的人都能担任官职?我刚继承帝位,深深地明了弊端的根源,急迫地想要大力芟荑,用来澄清浊气。但是考虑刚刚开始坐朝理政,广布恩泽,铦锄芟草或许会伤及芷兰香草,密布法网恐怕惊吓住鸾鸟和凤凰。因此除去过于嚣张的,稍微表示责罚和警戒,其余的都尽赐怜爱和宽恕,令他们改过自新。《尚书》不是说了吗?“处事公正,没有偏向,圣王之道就会宽广无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国家的治理就会井然有序、安详娴熟;处事不会反复无常,圣王之道就会正直通达而不偏斜”。我将要嘉奖群臣百姓,共同依归大中至正之道,你们诸位臣僚也应该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帝王以仁道统治天下的大业。从今以后,你们要崇尚精诚、忠贞不贰,恭谨职守,不要怀有私心欺骗君上,不要拿着俸禄来结交权贵,不要曲从卑污以随顺时势,不要攻讦诋毁相互勾结以败坏政治!负责辅佐协助的就应当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不要亲近勾结于邪党奸伪,以阻塞公正之道!负责选拔、考核官吏的就要虚心纳物,不要任意好恶,以开启邪曲的门径!有官职的人,无论朝廷内外,都应该出谋划策救济艰难!有进谏的责任,公认的是非,大家都应该做到积极正直来接纳听取!大臣应当崇尚德高望重,有正直立朝的作风。小臣当砥砺品性,有廉洁省俭的操守。但愿朝政清明,时世康泰,以达到人才济济的美盛,回到正直通达的境域。你们也都能功名卓著、永垂青史,福禄绵延荫及子孙,难道不好吗?倘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以朝廷为一定可以违背,以法纪为一定可以干涉,那么我祖宗法典很严,我不敢赦免你们!你们诸位臣僚,应该全部了知我的心意!要恭敬啊,领命遵行!启谕。(《请戒谕群臣疏引》)

    这项诏令已经颁发,当时群臣百官无不畏惧警惕,朝纲为之一振。明朝自从明武宗失政,君主的威严败坏,将近七十年;神宗作为一个年幼的君主,竟然能够在朝纲已经败坏的时候重新振兴起来,那么张居正辅佐之功,不可埋没;至于宰相的权力因此而得到提高,固然还是很小的一部分。然而众人不明,仍然狂妄放肆任意诋毁,正如高拱所说,就可以见其一斑。他说道:

    人心浮动,科道官各自准备奏本想说,荆人(指张居正)就只称病不出来。科道以为内阁中没有人,姑且等待。而张居正出来,就对科道各官说:“今后内边事,不要议论”。大家都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而张居正以上奏揭帖,考察百官。既然命令已下,科道各官就都要听从处分,谁敢声称?于是只要有丝毫见解和自己不同的人就都除掉,而留下的人又晓示恩义来收买他。而且经历一番风雨之后,大家都以被留下作为幸运,而从前的事不再提起。而他却借用党羽,布满朝廷,与我所做的事完全相反。笑嘻嘻地掌管定三台印,里迎外合,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不再知自己是谁,为什么呢?(《高文襄公文集·病榻遗言卷三》)

    这篇文章可以说肆意诋毁达到了极点。由于高拱不满于张居正,他肆意诋毁,固然是无足轻重。但是他所秉持以攻击张居正的观点,却是是非公道所攸关的,这不能不辩解。在张居正在最危难的时候接受王命,在朝廷积弊很严重的时候求取功业,如果不除去异己,就不足以清除反叛而谋求革新,如果不选用志同道合的人,就不足以谋求合作而取得实效。至于挟制君主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威权驾驭属下,那么尤其是为了顺应时势的需求,掌控成败的关键。凡是这些都是政治家实施政策的重要方针,在开明的政治体制之下当然会被法律所允许,在专制政体时期尤其是利害所攸关。张居正以当机立断的作风,确定了正本清源的谋略,这是出于不得不这样,而不应该引以为咎。更何况他以一介的儒臣,担当国家政务重任,对上既有报答君上特殊知遇之恩,对下更希望有人来安抚百姓,使百姓休养生息。而且他毕生的抱负,原在挽救时局匡扶君上,协助完成盛世宏业。一旦朝廷纲纪大权掌握在手,一直以来的期望得以偿还,想要完成当前的功业,自然要扫除从前的积弊。然而高拱以和自己的所为全部相反来责怪张居正,不将更加显示张居正除旧布新的功业吗?观看张居正《辞免恩命疏》,其一则写道:

    能力弱小而地位尊高,就容易有力不胜任而败事的危险;功劳微薄而获取丰厚,就有《诗经·伐檀》的讥刺。我虽然愚笨,自我估量还很清楚。不考虑知足,就一定会很快招致罪过而衰败覆灭。(《辞免恩命疏》)

    其二则写道:

    朝廷慎重爵位与名号,必定从贵戚皇亲开始,用来显示大公无私;臣下虽然竭尽辛劳,不敢说自己有功劳,用来彰显重要的本分。……我接受先帝嘱托的重任,日夜战战兢兢,只怕不能称职敷衍塞责。凡是大礼大政,都遵从祖宗法典,只遵奉皇上英明的决断,我不过鞠躬仰赖于下罢了,又有什么功劳呢?(《再辞恩命疏》)

    其三则写道:

    承蒙皇上:信任专篇,以老师的礼节尊宠我,每天承奉进见的殊荣,每件事都要询问,有建议一定听取,我作为臣子的心志已经满足,心愿已经如意。……又怎么敢过于冒犯非分的恩赐,以招致必然的灾祸呢?(《三辞恩命疏》)

    这是张居正内心放下了财利荣禄,固然已经显明突出。再看《明史》称赞他的政绩,说:

    张居正执政,以遵奉君主的权力、考核官吏的职责、赏罚有信、统一号令为主。即使万里之外,早晨下达而晚上执行。……太仓的粮食可供十年。……太仆的金子也积存四百余万。又为考核官吏采取措施而整顿吏治。……从此一切都不敢文过饰非,政体清明严肃。能以智谋权巧控制下属,很多人都喜欢他尽职尽责,因此世称张居有知人之明。(《明史·张居正传》)

    这是他执政的显著效果,更是有口皆碑。因为他内心放下了财利荣禄有如那样,而他执政的显著效果也有如这样,可以得知他争相夺取政权的动机,在成就功业而不在荣禄爵位,在实际功效而不在虚有的声名。呜呼!像张居正这样的人,真的是社稷之臣,超然不失为大政治家的风度的人了!那些议论纷纷的口舌,又怎么能损害他丝毫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